王靜霞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浙江 東陽 322118)
由于音樂是美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接受優良的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我們可以看出教育是何等重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音樂教育更是素質教育重要推進形式之一。雖然新時代發展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國家將美育列入國家教育方針,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鄉村音樂教育發展依然緩慢。我們浙江,素來重視文化課,鄉村地區的大部分學校音樂課缺乏,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整個校園沒有任何藝術氛圍。鄉村音樂教育的滯后,使得鄉村學校很難開展音樂新課標,導致鄉村音樂教育與國家提倡的音樂教育理念存在兩張皮現象,我們必須加強鄉村音樂教育建設與發展。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它不僅是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為了感染人、教育人。在當前學校教育中,音樂課可與其它學科互相融合、共同促進,尤其有利于學校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近些年來,浙江地區的音樂教育在國家大力提倡全面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很多鄉村地區,音樂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大力發展鄉村音樂教育仍然是一個棘手問題。因此,針對鄉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如何發展鄉村音樂教育,提升鄉村校園文化的品味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我們應呼吁全社會關注鄉村音樂教育,關注鄉村音樂教師,給鄉村孩子們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學習生涯。
當前,我國鄉村地區的音樂教育依然落后,絕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導致了這些鄉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匱乏,缺少藝術氣息。例如在浙江地區的一些鄉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施落后,再加上音樂課不被校領導重視,使得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知識一無所知,音樂課雖然出現在課表上,那也只是一種表面形式,經常會被主科所替代。除此之外,家長、學校及部分教師對音樂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普遍認為只要上好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就行了,學習音樂那只是一種負擔,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以致歧視藝術生的現象頻頻出現。由于在我們浙江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深刻,這對鄉村音樂教育造成了嚴重的侵蝕。筆者通過大量資料的查閱,以及前往浙江的一些鄉村學校進行采風,發現浙江地區鄉村音樂教育的現狀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音樂教學設施是學校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學方法改進及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中國大部分鄉村學校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很多鄉村學校,只有幾間很簡陋的教室,教學硬件缺乏,教學環境薄弱,一些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音樂教材與教室,從而使得音樂教師無法正常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造成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缺失和學生全面綜合素質得不到發展,這與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理念完全背道相馳。
專職的音樂教師很少在廣大鄉村小學出現,即便有想配套的音樂教師,這些老師身上會身兼數門課,音樂課也只是挪用來上語文、數學等主課。很多音樂教師沒有經過基本的音樂理論和技能培訓,沒有專業知識,所謂的樂理、樂器、創作等都不懂,在教唱歌曲時只是簡單示范唱一遍,具體學唱方法沒怎么教,缺少相關的專業素養與方法。即便是專業的音樂教師,但是在這樣的學校氛圍影響下,再加上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學校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沒有定期參加專業培訓,也沒有與各學校進行專業交流,因此無法提高其教學水平。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更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這些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家長潛移默化教育中形成的,家長對音樂教育認識的偏失,只是把音樂放在一種副科的層面上,認為學習音樂是學習中的一種負擔,盡量讓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上。再加上很多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這些學生家長更是不愿意把金錢投入到音樂上,而是把金錢投入到考高分目標上。家長都是以一切為了高考為信條,把考上名牌大學作為孩子學習的目標。
由于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普遍認為教育目標就是考高分,從而導致學生也不愿意去上音樂課。甚至把音樂課當作一種課外活動,在課堂上沒有一點上課的樣子,毫無紀律可言。很多學生內心還是喜歡音樂,但是學習音樂知識的意識淡薄,從而導致學生在上音樂課的過程中,大家一味在做自己的事,一點也不顧及音樂教師的內心感受。在學校組織的各項音樂興趣小組活動中,很少有學生自愿參加,除非是老師嚴加疏導并教育,通過與家長的緊密溝通,才能完成興趣小組的各項任務。由此可見,學生們在學校、家長的無形灌輸下,造成了對音樂教育認識的偏差,無形中也造成了音樂教育后繼無人的困境。
音樂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美育實施重要途徑,同時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音樂教育者的我們,理應積極地參與到發展鄉村音樂教育的浪潮之中,為進一步實現我國鄉村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教育理念是教育政策、教育方針的靈魂,對教師教學行為起著導向性作用,同時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桿,教育過程要遵循并實施教育理念。中小學要提升音樂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鄉村學校更要灌輸這種教育理念,把音樂放在與語文、數學、語文等主科同等重要地位上,不得隨意剝奪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家長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更是要強調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支持與鼓勵廣大學生接受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的貫徹實施,主要依靠于廣大一線教師的付諸實踐,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有音樂教養的優秀青年教師迫在眉睫。要解決鄉村音樂教師短缺問題,應聘請師范類優秀畢業生到鄉村教學,不斷充實鄉村音樂教師師資。同時也可以從社會中聘請一些優秀的民間藝人及音樂專才到鄉村小學進行教學。為了合理調整城鄉音樂教師資源分配不均衡現象,我們要建立合理的城鄉教師流動機制。同時,我們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鼓勵農村音樂教師參加成人高考函授學習,針對性進行音樂專業訓練。學校也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聘重要指標依據。
校內外教育資源是彌補鄉村教育資源短缺重要渠道,合理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可以為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保障。在中國廣大鄉村中小學普遍存在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辦學效益差等現象,為此,學校應加強對音樂教育資源的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激發廣大音樂教師才華,為提高農村音樂教育質量提供前提條件。同時,我們要充分挖掘與開發課程資源,彌補教學器材與教學場地的不足,拓展音樂教育范圍,進而提高音樂教育質量。
從鄉村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出發,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質量標準。要順應社會發展要求,僅僅圍繞學生主體地位,加強音樂經費、音樂教學設備等薄弱環節的投入,建立符合鄉村實際的音樂教育質量標準。同時,針對當前鄉村音樂教育質量標準比較單一,我們要優化當前音樂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建立專門的音樂教育評估機構,從而加強對鄉村音樂教育質量監控。
綜上所述,鄉村音樂教育發展困難比較多,需要廣大優秀音樂教師和社會群眾的大力支持,需要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前往一些較為偏遠的鄉村地區支教。那些奮斗在鄉村一線的音樂教師們,正孜孜不倦地將自己專業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廣泛地運用到課堂之中。許多鄉村學校的音樂教育正蒸蒸日上地發展著,它們已有了正常的音樂課,配備了專業的音樂教師及音樂設備,音樂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課外的音樂活動也陸續開展起來,引起了廣大在校生的興趣,如浙江某所鄉村學校成立了星星火炬軍鼓隊、百靈鳥琴歌社等;一些學校還定期開展文藝演出,像元旦匯演、“六一”活動展演等。學生們從這些藝術活動中不僅學得了有關音樂的專業知識,掌握了一些音樂技能,也收獲了不少快樂。此外,不少鄉村學校已有校歌進校園,建立了自己獨有的音樂氛圍。音樂溢滿鄉村,不僅讓孩子們開心,也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得到提升。筆者迫切希望鄉村的孩子們能夠接受音樂的洗禮,堅信培養他們的藝術特長能增強鄉村孩子的自信,能為他們的學業增色,能讓他們收獲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學習生活。“讓音樂走進每一個鄉村孩子的心里”,是全社會的熱切期望,山間花園,不僅要溢滿書香,同時,也要讓美妙的歌聲傳遍,讓樂聲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