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周昆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重慶 400700)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心理學上的新概念給音樂心理學很大的影響。精神分析論者把情緒與認識和記憶聯系起來,隨后又發展起來“音樂治療”。人們總是會把音樂和其心理中的積極效應聯系起來。但是音樂會讓人生病嗎?本文就音樂家的問題進行探討。
迄今為止,對音樂家的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保健服務的使用進行的最大的調查是對美國2212名管弦樂音樂家的研究。結果顯示,急性焦慮癥狀、抑郁癥狀均為常報告。最近由96位自認的搖滾藝術家用英文寫的自傳體書籍,在1974到2010年間出版,他們發現了藝術家描述了物質成癮,部分人參與了藥物康復。瑞士40年的前瞻性人口研究表明,音樂家比對照組更容易患躁郁癥和焦慮癥據報道,來自歐洲和美國北部的搖滾樂和流行歌星的死亡率比人口學相匹配的樣本)高3倍至25年。來自德國的調查結果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歌劇和管弦樂師中的精神痛苦更高。在澳大利亞,377名全職交響樂音樂家被要求回答他們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來緩解音樂表演焦慮。而來自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最近兩項研究也報告了抑郁和焦慮癥狀的高比率。在來自巴西的230名專業和業余音樂家中,28~3I報告了藥物的使用,但只有3~3I報告了使用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
挪威音樂家使用精神藥物與普通工作者的使用精神藥物的比較,研究表明音樂家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面臨著一些身體、社會和心理上的挑戰。
為了驗證前幾個國家的結論,提出了兩個假設:
H1:與普通勞動力相比,音樂亦在自我報告中使用心理治療(在過去12個月內咨詢過心理學家和/或精神科醫生)的情況較多。
H2:與一般勞動力相比,音樂家將自我報告使用精神藥物更多此外,我們希望研究不同音樂家群體中心理治療和藥物的使用(即就業類型,工只和流派),音樂家和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差異以及按不同方式分組的精神保健使用傾向心理困擾程度。
挪威音樂家協會的音樂家回答了一份關于人口學特征、心理健康、醫療保健服務的使用和精神藥物使用的在線問卷。基于卡方回歸和回歸分析,根據年齡、性別、教育和同居狀況進行調整,我們發現音樂家報告了更高的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使用率。據報道,聲樂家最常使用心理治療,而搖滾音樂家最常使用精神藥物。
總的來說,音樂家使用心理治療的幾率是普通員工的三倍,使用精神藥物的幾率是普通員工的50~3。這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音樂家睡眠困難和心理痛苦的比率很高。這些結果強調了調查所提供的服務的內容和質量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還顯示,音樂家往往尋求幫助,從精神病家和/或心理精神,在較高的數字比勞動力在低程度的困擾。因為受訪者被問及他們是否在過去12個月內咨詢過精神病家和/或心理學家,而心理困擾的衡量標準是基于上周經歷的癥狀,必須非常謹慎地解釋這些發現。但結果可能表明醫療尋求傾向的差異。
就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并沒有文獻可以調查統計中國的音樂家是否也有與國外相同的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
長久以來,“不知患病”和“患病不治”是制約我國居民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這兩個因素使得個體難以正確識別和解釋精神障礙的癥狀,難以獲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極大妨礙了公眾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而這兩個問題的產生都與心理健康素養(mental health literacy)有重要關聯。
如果假設我們中國的音樂家也有同樣的心理問題,值得深思的是,產生心理疾病的來源在哪,需要我們后續的研究,可以分析音樂家的工作條件和心里健康狀況之間的復雜關系。可以假設生病的原因:1.創作瓶頸,或創作得不到認可和知音;2.音樂家的工作充滿挑戰和不穩定;3.經濟顧慮這個顧慮產生的原因往往是疲于應付多種工作、沒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以及較差的工作條件;4.研究者也發現,音樂家還似乎更易遭到性侵害、霸凌和歧視,此外,也更容易身處反社會和沒人情的工作環境里;5.至于家庭的扶持、密友搭檔的支持這類常被世人稱道的援手,到了音樂家那里卻往往“要么白白浪費,要么感到負罪”。同時,音樂家又經常缺乏融資手段,無法在自己的專業道路上尋得資金幫助。
在《Use of PsychotheraPy andPsychotroPic medication amongNorwegian musicians comParedto the general workforce》只描述了心理健康服務的數量,但對于音樂家所接受的服務的質量和內容卻知之甚少。未來的研究應遵循音樂家隨時間變化的樣本,包括測量心理健康癥狀的發生率和使用醫療保健的模式,控制較大數量的混雜變量比這項研究是可能的。新的知識應有助于為音樂家制定更加具體和量身定制的預防措施和心理治療(例如MPA)。
MPA,音樂表演焦慮對于藝術家或者音樂學習者都非常重要,盡管仍然是一個固有的挑戰,但從這項研究的報告來看,在專業層面上,音樂表演焦慮更像是一個更深層次挑戰的“冰山一角”,尤其是與身份和生活技能有關,尤其是在經驗豐富的音樂家的情況下。對于我今后的研究MAP也是一個研究點。
國外的音樂家人口比例不同于我們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同,對于我們調查和研究我國的音樂家的心理狀況有著很大的困難,希望今后我們國家和人民也重視起這個問題,藝術作品的寶貴,來源于偉大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