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隨著教育制度的完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再僅僅是唯分數論,高校教育還強調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隨時關注大學生的情緒問題,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在社會與學校的壓力下,當代大學生沒有辦法以陽光的心態面對挑戰,有時候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就是焦慮癥的由來,焦慮癥長期發展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學生工作和學習的發展,很多學生甚至因為焦慮癥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選擇退學甚至自殺,不利于高校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下面就主要從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成因與影響、以及對大學生焦慮現狀的研究、音樂治療法尚且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展開,探究有效方法改善學生的消極情緒。
所謂焦慮情緒就是表現為說話語無倫次、思緒混亂、呼吸不暢、出汗、失眠等癥狀,心理上呈現肌肉緊張的癥狀,焦慮有時候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對于處于學校與社會中間的過渡者,大學生普遍會迷茫方向,沒有壓力的束縛,就像沒有線的風箏不知道飛向何方,理想與現實的反差會讓大學生無所適從,常常陷入挫敗感之中,沒有辦法融入新集體,沒有辦法適應新環境,焦慮感隨之而生,并且長期伴隨。
如今的大學生多半是獨生子女,抗壓能力直線下降,過分注重別人的看法,或者過分以自我為中心,長此以往會引發與伙伴之間的矛盾,學生沒有辦法處理好這些情緒自然也會產生焦慮;再者,有些學生涉足愛情之后遭受不住失戀的打擊也會產生焦慮感或挫敗感。
所謂環境無非來自家庭和學校。很多原生家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和諧,子女遇到生活壓力不愿意和父母訴說,久而久之,與父母距離疏遠,焦慮情緒隨著而來;在學校中,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千差萬別,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物質條件沒辦法看齊城市里的學生,自卑情緒油然而生,焦慮情緒如影隨形;還有些學生過分看重學分績,一味追求高分而忘記自己的初心,當目標太高達不到自己的要求的時候就會產生焦慮情緒。
高等教育還不完善,很多大學生脫離家庭之后難以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對自己的將來感到迷惘,長此以往,會引發失眠、記憶力衰退等現象,這樣也會引發學生焦慮,更有甚者觸及生命安全。
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壓力越來越顯著,學生面臨競爭激烈的職場,處于菜鳥階段非常容易被負面的情緒洗腦,如果沒有堅持下去就會增生非常多的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十分多隱形的壓力,這些壓力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
所謂音樂治療法就是通過音樂來改變個人情緒,促進個體在心理、社交、情感等方面的促進,由此改善人體心理、生理上的壓力,這是經過眾多實踐的具有科學依據的表現形式,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1.普遍性
音樂作為舒緩個人內心情緒的行為方式,受到眾多學生的喜愛與追崇。這是一種非常經濟、舒服、安全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體會生命的美好,有效調節人的神經、血壓,促進個人情緒的舒展與發泄。有利于提高學生處理壓力與挑戰的能力,被大學生所接受。當然,這也是從病人慢慢向特定人群發展。總的來說,音樂治療法可以治愈身心,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社會性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很多音樂形式的表演,比如獨唱、獨奏等表演形式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好的平臺,有助于自備的學生提升自己,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自我素質,讓他們不再膽怯面對人際交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保持對社會的交往,塑造安全的交往環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當然,音樂表演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焦慮狀況,并不能完全解決相關問題,還需要滿足社會性,讓學生具備基本的社會常識,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心理素質,不斷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專業知識,不斷塑造自己,提升自己,走向更好的明天。
3.自助性
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下,有很多表演形式,比如音樂、演奏、跳舞等,大學生借著音樂的旋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有利于身心的發展,音樂在學生的心目中還是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音樂在大學生之間得到傳播與推廣,進一步推進學生的情緒調整與整理,提高學生的情緒與修養,促進學生對焦慮情緒的調節,不斷優化自己,優化自己的思維道德素質。
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相對單一,不能夠很好運用于學生心理健康,很多亞健康人群尚未完全開展,沒有很好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持,就不能很好進行音樂治療,理論知識基礎薄弱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促進。
由于音樂治療法還沒有廣泛運用于全國,專業人員需要具備非常專業的能力,必要的基礎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國高校音樂基礎設施還處于稀缺狀態,我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專業人員需要將其運用到音樂治療之中,在高校的發展之中,需要將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方法積極運用。
在中國現有的音樂治療師隊伍建設中,高年級學生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師培訓,要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面對日益競爭的局面,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生堅定的意志。
在高校有條件的情況下,需要開設并且推廣音樂治療課程,建立有效的基礎設施,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自己情緒,通過專門的音樂訓練與音樂演唱來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大學生可以在音樂治療室聆聽音樂,在音樂治療室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逐步建立適合自己的音樂治療,幫助學生盡快戰勝自己的焦慮情緒。
在學校日常活動中,學生可以參加不同形式的音樂教育課程,在學生入學之后,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音樂治療方法,能夠在學校的網站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心理教育與心理咨詢體系,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音樂教學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具有多種教學形式,專業的教學形式與音樂教師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面臨的都是有缺陷的學生,治療師應當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時間促進學生音樂的感悟提升,優化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自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