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萍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城關第二小,甘肅 定西 748100)
小學階段是學生一生中的重要階段,不但長知識長身體,而是是行為習慣養成是的關鍵階段,在這一人生的重要階段,讓學生接受國學教育,不只是弘揚和傳承國學文化的需要,更是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小學階段,不論是學生的是非觀念,還是人生觀、價值觀等都處于形成階段,處在不穩定的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這個階段教育對學生的一生非常關鍵,如果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那么國學文化中的禮儀、孝道、誠信等素材就會影響學生是非觀念、人生觀、價值觀等形成,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增加語文素養,對學生的一生發展起到奠基作用。
傳統國學文化博大精深,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曾經出現過斷代情況,而近些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我國經典文化的認同程度不斷提升,特別是我國臺灣、德國、日本、韓國等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有人在。國內也掀起了學習國學的熱潮,各類國學培訓班紛紛涌現,呈現百花齊放的大美局面,社會和家長都認同國學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但是國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只靠這些機構和個人的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從學校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從小學生抓起,讓國學文人根植于每一個孩子的心里,通過學習,加深對國學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朗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而心在的學生朗誦的水平普遍不盡人意,造成了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知識儲備不夠現狀。而通過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學,學生就可以大量誦讀,特別是朗讀國學經典著作,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國學教育,還可以在誦讀中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加深對國學的認同和理解,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雖然在推行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認識到學習國學的重要意義,積極開展國學教育活動,但很多活動都沒有觸及國學的靈魂,使用的方法途徑等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分析解決,主要如下:
由于學校語文教師工作繁雜,受到社會活動的影響,沒有更充足的時間認真研讀國學經典,備課時也沒有詳細的備寫國學的相關內容,再加上國學經典本身的深度很難度,導致教師對國學也是一知半解,不夠透徹,當學生學習國學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能很好的“解惑”,導致學生也失去了對國學的學習,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由于國學的深奧和復雜難懂,很多教師沒有真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內容,只在課前課后,組織學生朗讀國學經典,走走過長,講講形式,學生沒有認真的去學習和領悟國學的精髓。
為了全面推進和學習國學知識,教師就要把國學知識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去,為學生學好國學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將早讀課改為國學誦讀課,利用課間活動時間和課外活動時間在班級或學校校園播放經典的國學錄音,鼓勵學生組織集體誦讀。開展國學知識講座,在班級進行國學小知識故事會等促進學生愛國學,學國學的氛圍,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感受國學帶來的無窮魅力,在學習中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背誦課文發能力。也能夠進行知識的有效積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國學知識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己想學習途徑去圖書館借閱圖書以及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自學加強學生對于國學知識的理解。
朗誦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要以朗誦為主,一方面因為“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另一方面因為國學知識浩瀚如海,有些文章深奧難懂,小學教師也不一定弄明白,所以少講多讀,讓國學知識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在學生的大腦中自然的發酵,發揮作用,這就等于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在國學教育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多鼓勵,少批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和自學能力。
學生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更好的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國學教育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