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維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墾佳木斯學校,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和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高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述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氣氛親切、和諧、活躍。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充分鍛煉和更多表現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歷史課堂真正煥發出應有活力。
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維的誕生。”命題的原則是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貫徹教學大綱,著重對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題的范圍應是有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重要歷史人物,以及與當前形勢和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熱點問題。
在命題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注意命題綜合性。
如“19 世紀后半期和20 世紀初,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已走向反動,而東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卻表現出極大的革命性,試結合史實分別指出這種反動性與革命性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此題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和《中國近代現代史》中的相關內容,這就幫助學生打通因教材章節所帶來的知識割裂,使相關知識體系化、網絡化。
(二)加強命題知識的橫向聯系,即學科聯系。因為歷史與政治、語文及地理聯系密切,命題時充分利用這種聯系,將知識的觸角延伸到相關學科和現實生活中,以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融合和借鑒,加大知識貯量,使之為創造性思維服務。
(三)注意命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使學生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從各個角度、種種聯系中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別,捕捉其規律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獲得有生命力的知識。如“試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質,若蘇聯不出兵,你認為捷克斯洛伐克將向何處去?”討論中,學生對蘇聯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種設想:一是改革取得較大成效,但被蘇聯開除出社會主義陣營,如南斯拉夫那樣,成為不結盟國家;二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捷共領導人把握不住社會主義方向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三是捷共出現鄧小平式的領袖人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改革獲得極大成功,給社會主義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則可能避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那么整個世界歷史將可能重新改寫。“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就這樣被點燃了。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教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在教師能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師生之間進行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交流與合作,沒有鉗制和壓抑,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在這種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沒有被老師斥責的憂慮,學習活動是充分自主的,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由于學生發展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既要讓大部分學生吃飽,又要讓一部分學生吃好,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關注中等生的同時,兼顧優秀學生和后進學生,讓全體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面對的學生千差萬別,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生群眾也有層次的差別,這就決定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真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就清楚熟練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因此在一堂課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具體的某一內容時,如果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明白或者能夠較熟練運用,我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進行下一個內容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呼喚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歷史教師上一堂好課,要上好每一堂課,給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開辟了新戰場,讓教師能更好地整合各學科的有效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