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雁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級機關幼兒園,山西 大同 038100)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素質教育改革大潮中,德育教育居于首位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對于合格教育的共識。在學齡前階段的教育中強化立德樹人既是針對個體培養優良道德品格,更是為提升未來國民整體素質奠定基礎。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已經明確指出,學齡前兒童的社會化學習過程是其完善社會性及奠定健全人格的基礎。在從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的發展過程中,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除家庭生活外最主要的場所和內容。幼兒園一日生活在形式上往往側重于學齡前兒童良好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的養成,但實質上則是不斷提升幼兒良好道德品格的養成度。
即便是最尋常的入園問好也是開展幼兒德育教育不容忽視的一環。見面問好不僅是人際交往最通行也最必需的禮貌,其實質更是人類社會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相互尊重。而從對他人的尊重延伸開的則是更深一層的自尊、自愛。可見,在貌似尋常的一日生活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正是德育教育的沉浸式體現。這個過程在促進學齡前兒童社會化的同時,也是幼兒良好社會品格、健全人格操守基礎得以夯實的過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人終其一身都可以也必然進行的過程行為。幼兒園和學校階段的教育有教師、教材等足夠明確的引導和規范,進入社會生活后的教育則更多是自我教育的個性化規則。在剛剛開始社會化的階段就接受正規且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形成更加清晰和正確的德育邊界與輪廓。這會為個體開始獨立社會化的自我教育階段繼續提升道德品質形成更加理想的引導力。
因此,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強化立德樹人教育正是在起點處就規劃一條正確發展路線,幫助幼兒在人生開始階段便形成更加完善的品格養成模式。這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實踐。
游戲對學齡前兒童不僅是玩耍天性的釋放,更重要的是這種集體活動模式也是幼兒形成人際交往規則觀念的過程。游戲進行的同時,幼兒不僅需要通過語言表達持續進行與同齡人或成人的溝通,而且通過不斷觸碰規則底線形成人際交往的大致框架印象。不僅如此,游戲進行中難免出現程度不同的阻礙,使幼兒行動受挫,而這種挫折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重重,正確應對壓力并形成健康減壓模式對成人和幼兒都十分有益。抗壓訓練本身就是培養幼兒堅韌頑強道德品格最好的過程。
比如培養幼兒獨立穿衣戴帽的自覺性、進退有度的用餐禮儀、做好個人衛生的意識和能力等。生活化的德育教育重點在于提升幼兒的自律性、自立性、自愛性,引導幼兒在涉及個體生存狀態的活動中不斷挑戰自我、勇于探索、敢于冒險。通過鼓勵幼兒持續不斷的自我嘗試,在家庭生活中容易養成的不良生活意識才能有所突破。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逐漸習慣了眾星捧月式的教養環境,一旦進入集體生活狀態,常常會因為依賴心理嚴重、自理能力差產生負面心理。這時,通過一日生活加強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對幼兒健全人格的養成非常重要。
幼兒園教育的重心之一是幫助幼兒提升生活自理能力,這與幼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