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雯
(恩施市文化館,湖北 恩施 445000)
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力度進行社會文化建設,涉及文化館的地位便開始得以深度凸顯,至于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則表現如下。
文化館屬于文化活動的中心,作為縣市一級的事業部門,其核心使命就是提供適當規模的空間場所,方便社會大眾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諸如文化展覽、教育講座、民間文化交流實踐等。歸結來講,文化館對于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創新和豐富,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發展,都有著不小的支持服務貢獻。
文化館建設過程中不會承受地域等因素的過度約束,可以細化為社區、鄉鎮等不同類型。社區通常融合了較多數量的城市居民和不同類型的組織,而社區整體性文化水準,又將直接決定社區居民的文化意識和需求,而自從社區文化館建設和運營之后,社區居民就可以從中及時掌握各類文化知識,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至于鄉鎮文化館則更加意義非凡,畢竟在鄉鎮區域組織文化實踐和互動活動,進一步熏陶感染周邊民眾,經常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限制問題,而自從鄉鎮有了專屬的文化館過后,便可以針對廣大鄉鎮居民提供廣闊的文化活動開展平臺,令他們從中收獲更多新穎的科學文化知識,滿足個體的文化汲取和交流需求。
經過文化館持續性建設之后,其便發揮出對整體社會發展愈加深刻的影響作用。如文化館既可以針對社會大眾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動場所,引導他們彼此間進行深入性的合作交流;又可以持續提升個體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確保社會成員彼此間減少沖突,盡快由小集體上升至社會層面之上。久而久之,帶動社會整體和諧性發展。
文化館的職能是文化館的具體體現,文化館自身所具備的職能充分的展現了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不但可以讓群眾受到藝術的熏陶,喚起群眾的回憶,還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增添藝術價值。同時,文化館應通過多種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讓社區居民在群眾活動中相互交流,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潛移默化的提升綜合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文化館是公益性的事業機構,對群眾文化工作起到領頭作用,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處于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的基礎地位。隨著當今社會各種媒體形勢的發展和泛濫,群眾文化受到各種低俗文化的沖擊,因此為了正確把握文化的發展趨勢,文化館必須要充分發揮文化引導作用,充分的做到為人民服務,使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步入正確的道路,以此來幫助群眾更新文化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分發揚積極向上的文化思想,促使我國的群眾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長期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文化館是文化建設的主體,要想使得文化建設取得較大的進步,使得文化館的服務發揮最大的作用,就要對文化館的服務功能進行強化,對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做到無償的服務,對服務的手段與內容進行兼顧。此外,還要充分的挖掘文化館所具備的潛力,對文化館的服務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以此來滿足群眾對文化發展的需求。此外,還要對文化館的服務質量進行一定層次的提升,使得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能夠與當地人們的實際情況相貼近,例如:太谷秧歌、八音會等具有當地特色的文藝節目。太谷秧歌是源于山西太谷本地的鄉土小戲,來自于鄉間自編自演的小曲,雜說,歌舞,戲曲的綜合體藝術,后因演唱和流傳于祁縣,平遙,介休,文水,榆次,壽陽和太原等地,故又稱太秧歌,晉中秧歌。八音會是一種民間吹打樂,目前主要包含舞臺八音會,民間八音會,街頭八音會,廣場八音會,廟堂八音會五種演出形式。其演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八音會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進行演出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民俗進行編排。
文化館要把握陣地優勢,完善自身的服務功能,將自身的責任放在首位,并且牢記時代的要求。由于各地區差異較大,文化館的定位大不相同,所以在構建文化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到文化館的地理因素,根據各地群眾的需求建設符合群眾要求的文化部門與藝術部門,并且根據部門的需要配置專用的文化場所,做到物盡其用。以此來滿足不同地區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使得文化館可以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為人們的參觀以及學習提供重要的途徑,以此來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
文化館在自身能力建設時要注重對服務體系的構建,同時也不能忽略其軟硬件的建設。在進行自身能力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揚自身傳授知識的能力、提供信息的能力、營造良好趣味設施的能力以及使活動更加豐富的能力。對此,文化館應該鼓勵并支持群眾獻愛心活動,通過群眾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來加強文化館的建設力度,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能力。另外,文化館還要注重信息的供給,通過以媒體的形式來構建信息傳播渠道,使得文化館的服務宗旨以及自身的文化信息可以讓群眾充分的了解,并且促使群眾推動文化設施的建設。在營造趣味能力方面,文化館應該不斷地強化自身的功能,以此來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使得文化館成為廣大群眾“可以信賴和依靠的精神家園”。
綜上所述,為了集中性發揮出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就必須確保及時明確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開拓多元化且生動有趣的文化活動內容、形式,持續優化調整館內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設施。久而久之,大幅度提升文化館的文化服務效率和質量,令更多人能夠從中補充養分、鍛煉各項實踐技能,從而適應日漸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