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影響著現下高校聲樂課教學的教學質量,聲樂課教學的培養目標是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和音樂方面的人才等。目前經調查可發現,現在聲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偏向陳舊的技能訓練,沒有創新,教學觀念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本文淺析當前聲樂課教學的弊端基礎上,提出具體改革方法。
一方面,現在的聲樂課堂普遍把教學重點放在技巧上,而對于聲樂理論的教學一帶而過。殊不知,聲樂亦是一門理論性課程,學生首先需要在擁有相關理論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技巧[1]。這樣一來,導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聲樂相關理論認知錯誤,理論無法與聲樂技巧相結合,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聲樂專業素養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高校聲樂課教學中所使用的理論老舊,大多是沿用前人的經驗總結的理論,與現實當下的時代發展改變不符合。并且這些理論大多是聲樂教學初級階段,深度不夠,創新度不夠,與現實情況脫節,對于培養音樂方面的人才起不到積極示范作用。
現如今,高校的聲樂課教學實踐性方面相對欠缺,有些同學學習了聲樂的技巧,課堂或者期中期末考核成績都和優秀,但是卻在實際應用中換個形式的情境下,無法發揮出與考核成績相符合的水平,例如登臺演出等情況,學生可能無法出色完成任務,即做不到將課堂所學技巧進行實際應用,解決不了實際性的問題。在作者看來,以上的聲樂課的弊端應當受到學校教育相關部門的重視[2],依據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根據培養出音樂人才的目標制定完善的創新的教學方式與內容。
對于各大高校而言,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擴招學生,學生生源質量可能有所差別,而大多數中小學音樂教師以及音樂人才都出自各大高校,因此,高校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培育國家音樂方面的人才[3],在聲樂課的教學改革中,首先應當打好基礎,強化基礎性理論的教學力度。
一方面為了學生以后能夠更好更快速更容易的學習難度更高的聲樂課程,另一方面為了學生的基礎能夠盡量處于同一水平。學校應從一年級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開設聲樂基礎課程,主要內容有介紹聲樂的相關歷史演變過程,發音的初步技巧,聲樂呼吸的節奏,演唱時使用的器官原理,樂器的使用方法愛護方法等一些基礎的入門聲樂理論知識。學校每周開設主題聲樂活動,小組合作完成,訓練學生利用基礎知識加入到實踐學習當中,以不同的形式強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的記憶和理解程度。
在許多高校的聲樂課教學中,音樂教師專業的學習內容應當在培養聲樂技巧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對于自身以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意識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教學技巧等知識。具體在課堂上,教師應當設置一般的和特殊的情景,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鍛煉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情景體驗,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出教學的方法和規律[4]。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像學生傳播名人的現場演唱,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從中自己進行總結反思,大家相互交流心得,對學生日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也能夠通過前輩的課堂,自己進行總結經驗,得到課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
高校應當為聲樂課堂配備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等輔助教學。聲樂課堂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老師講,學生唱的方式。但是學生只是聽老師的理論知識,無法加入到實際的演唱當中去,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圖文并茂,視頻輔助,能夠使學生第一時間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在教師為學生傳授發音技巧,發音原理時,可以通過投影,向同學們展示發音部位的具體構成,引導學生自我體驗不同的發音技巧所帶來的不同部位的震動,感受聲音的來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傳統的課堂,模糊不清的理論變得清晰生動,還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
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對于學習新的聲樂知識的難度降低,知道自己的理解難處后,通過老師的實際舉例,視頻示范老師示范后,解決自己的疑問,對于新的理論的掌握度便會提高。另外,老師查找相關示范視頻,通過多次播放,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加深印象,是理論不僅停留在書本上,更能讓學生活學活用。
綜上所述,目前我們聲樂課教學系統并不完善,還存在著教學弊端,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落后。根據本文的探析,這需要我們依據現實情況,科學合理的轉變聲樂課教學觀念,貫徹音樂理念,及時結合網絡信科技技術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制定完善的教學系統,適應新時代的社會需求,目標是培養出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和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