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月 錦州大漢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在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而成的,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審美意識及文化素養等。因此,中國畫是文化和藝術的結合體,畫家在創作時必然會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融入其中。
“透視”原本一詞是西方繪畫中的專業術語,雖然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中沒有“透視”這一說法,但很早就將其運用到了繪畫創作中,只不過換了一種說法,也就是中國畫創作中的“遠近”的視角。譬如,畫遠處的景物,色調一定是淺的,也是輕淡和模糊的;如果畫近景,就一定畫得清清楚楚,且色調深濃,就如在眼前一樣。因此,透視和空間關系是中國畫的基本構圖原理之一。
中國畫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利用留白,留白也可以稱為布白,如果使用得當,可以達到“置陳布勢”的效果,因此,在中國畫的構圖中,布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畫家在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更加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的空白,這種意圖安排是中國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空白的本質來自靈活性和巧妙地選擇,對對象的仔細總結。“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取兩三枝”這句話的意思是從看到的千萬朵梅花當中挑選出心儀的兩三枝,然后再對這兩三枝進行提煉加工,精心進行畫面布置和概括,才能使留白恰到好處,甚至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中國畫的基本構圖原理來自中國傳統哲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繪畫形式的美在于創造必要條件和藝術形式的直觀表現。無論美的形式如何,都必須觀察作品產生的心靈感應,以達到藝術的視覺傳達目和情感交流目的,并給予人們深刻的感受。
開合,又稱為分合。開就是所謂的開放,但它也是合的開始;合就是合并的意思,它與開在某種程度上相照應。董其昌在他的文章中說道:“分合乃大宗剛也。” 由于分與合具有主要和次要的關系,因此無法確定固定的方法來進行。右開左或左開右的組合可能導致上沖的效果出現;下開上合或者上開下合,可產生橫出的開合變化。開合要有呼應,呼應可使開合融會貫通,呼應是開合中的和諧,是對開合的輔助,又是對開合的制約。開合沒有呼應,勢必節奏紊亂,令人煩躁且缺乏形式美感。
隨著畫布尺寸的變化,創作藝術的重要媒介可以通過改變框架來創造藝術形式的美感,從而為畫面帶來視覺效果,創造藝術構圖的視覺張力。將框架的形狀與藝術構圖相結合也是構圖形式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國繪畫作為框架的承載者,形式比西方繪畫更加多樣化,通常來說,框架的輪廓是直線性的。
借古開今是中國畫構圖和轉型的重要方向,其廣泛應用于人物、風景、花鳥這三個中國畫的主要方向。在國畫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畫家們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技術體系,而且創造了多種形式的作品,而其他具有濃厚中國色彩的姊妹藝術使得后來者有了更多的借鑒。
自20世紀以來,許多西方畫家放棄了光影,傾向于創造扁平的形狀,特別是西方繪畫研究了藝術的構成,重復了大面積、線條、塊面、基本形式和結構、漸變等場景,構圖變化豐富多樣。中國和西方繪畫沒有藝術高度上的區別,它們是地緣政治空間和人文思想在歷史積累中形成的自然分離,這是歷史的必然。在中國畫構圖的方向上,努力的方向是借鑒他人的益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實現自我調整和進步,以免失去其本質。
構圖因素的處理是中國繪畫創作的一種表達手段,屬于表現范疇,這要求我們從日常藝術作品中與實際內容相關的行為中做決定。我們不能簡單地要求形式,照搬基本的法則和組合手段,以適應一些抽象的公式或概念。當我們失去豐富自然的審美趣味時,必須積累和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不斷積累在詩歌、書籍、繪畫和版畫等方面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努力增強中國畫的藝術能力和水墨畫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