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紅 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色彩,總結起來就是空間和形體這兩種主要形式,任何的色彩都要以這兩種基本形式為基礎進行變化。正如在草地上有一些樹木和建筑,它們本身就是形體,當它們與草地組合在一起,則成了一種空間。通過人的眼睛對這些物體進行接收,就會呈現出各類顏色。繪畫藝術是將自然色彩作為研究對象,將自然色彩轉變為繪畫色彩,這是繪畫藝術中值得研究的問題。人眼可以看到各種顏色,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具有紅黃藍感色細胞,本文以此為起點,主要研究自然色彩是如何轉變為繪畫色彩的。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看,我們人類是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事物的,這是因為,在人類眼睛的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和紅綠藍感色細胞。人類依靠三種感色細胞就能看到各種五顏六色的事物,這也是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進行解釋的。其實我們真正能夠接收到的顏色只有紅綠藍三種,其他的顏色如橙色、紫色這些間色以及諸多的復色,其實就是三種顏色經過人類大腦的合成所形成的。
若是在暗室中用紅光照射一個白色物體照射,后方布置的是白色的背景。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受光的部位都是紅色的。但本來背光部應該呈現為黑色,此時卻呈現出暗綠色。
這種情況是因為,視網膜此時受到的是紅光的刺激,所以感光細胞處于興奮的狀態。感光細胞將受到以及沒有受到光波刺激的信號傳遞給大腦,而背光部則是感紅細胞的作用被亮部的感紅細胞抵消,導致黃藍感光細胞處于更加活躍的狀態,因此感受到的綠色實際上是黃藍色合成的,視覺殘像也是對這種現象的解釋。
寫實風格的繪畫藝術通常是將靜態的自然色彩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我們看到的自然色彩,從形態上來看可以分成空間和形體兩種。色彩在形體方面的表現與上文中描述的暗室實驗是相同的,也就是高光部就是光源色,光線弱的地方則會呈現固有色,暗部則會呈現出亮部對比色。若是到此為止,實際上這個理論與素描理論中的“三面五調”規律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若是在光源過于強烈的情況下,就會產生很多反光,這個時候就相當于很多個光源照射到同一個物體上。但是人眼是用對比色來分辨顏色的,在欣賞到多樣色彩的時候,還是會分成冷暖兩個重要的色系。通常,光源色對其他的顏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光源色屬于冷色,而暗部色則是暖色,反之則是相反,這是由生理結構造成的。通過進一步還可以研究發現,形體上出現的冷暖色變化多數是黃紅轉變為紫藍,或者是黃紅綠轉變為紫藍,順序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相接組成的色環是符合的。因此,可以將自然空間的色彩用色帶進行簡單概括,形體色彩則可以用色環進行表示。
研究自然色彩,也是為了將自然色彩轉變為繪畫色彩。現如今,我們掌握的顏色種類可以達到幾十種。從物理學上可以將這些顏色依據明度、色相以及鮮度來排列。但是,人類很容易受到情感以及視覺經驗的影響,從生理上看也屬于對比色結構。因此,還是要對顏色展開冷暖色的排序,也就是說從大紅、紫紅一直排到朱紅、殷紅。這種顏色的排序是依據冷暖的順序來組成一個色環的,它與自然色環比較接近,也可以成為三要素的紐帶,可以將自然色彩的諸多奧秘開啟,將其轉變為繪畫色彩。
實際上,現有的繪畫色彩是可以用寫實、抽象以及寫意三種類型進行劃分的。寫實繪畫就是在寫實形象上,依據自然色彩來進行色彩的變化。寫意則是在寫實以及寫意形象上,對主觀或者是提煉過后形成的色彩進行表現。抽象色彩則是從自然色彩中,選擇性抽取一些有效顏色,最終組成奇特的畫面。
例如在油畫創作方面,能夠表現自然色彩的實際效果,同時也能用顏色排列來表現的作品就是莫奈的《草垛》。從形體上看,這幅畫上的草垛本身受到陽光、天地的照射。三個不同的光源依據紅黃藍進行安排,每個顏色都是依據色環的一段進行明暗的過渡。
總之,從色彩繪畫的角度對自然色彩進行研究,并將其轉變為繪畫色彩,這是繪畫藝術不斷發展的關鍵。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是結合了課內有關生物、物理等學科,對諸多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而完成的。但仍然不夠深入,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