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茹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藝術設計學科的綜合性發展,而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特性研究也顯示了我國教育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所以,研究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特性,是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與教育理念創新發展的一個關鍵課題。
近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是通過19 世紀中期以后的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共同發展而來的。工藝美術也能用它的其他分支作為英國獨有的藝術現象,和歐洲藝術大陸產生的影響在大體上是一樣的。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被學術界提出的,這也表示我國從此刻已經進入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最迅猛的階段。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的綜合性學科,它既包含藝術設計學科自身專業的統一性,同時又包含與其相關學科的關聯性、廣泛性。藝術設計學科把人類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其是一門擁有繁雜的、條理多的構造特點的學科。從藝術設計學科未來發展方向來說,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是創建設計、藝術和科學三者間關聯的樞紐,讓這三者彼此進行交叉與滲透,各學科之間進行交叉和融合,是對關聯學科領域的借鑒與革新,有益于處理與藝術設計學科有關問題中的原創性的理念,能有效推進藝術設計學科領域的含義、結構與運動規律的展示,進而為藝術設計學科注入革新的源動力。
1.環境的復雜性與層次性
人類所居住的地球環境構造非常繁雜,卻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正是由地球的寬廣、遼闊,決定了地球環境概念的寬泛,環境藝術設計自然而然就是在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而地球環境的繁雜構造也明確了環境藝術設計與地理知識、審美藝術等的緊密關系。環境藝術設計在空間中仍要富有層次感,要與空間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從而確保環境藝術設計信息的適度性,再進行科學的空間分配,從而保證環境藝術設計擁有多學科交叉的特征。
2.多元化的藝術元素
環境藝術設計是將藝術設計作為基本介質,需要設計擁有藝術內涵。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藝術隨處可見,尋找藝術、感覺藝術,將藝術運用到設計中,這是環境藝術設計最基本的流程。若是環境藝術設計中缺少藝術元素,那么它就像是缺少靈魂的軀殼,孤單的存在。多樣化的藝術元素使環境藝術設計更符合人們的需求,同時擁有更豐富的展現形式和深厚的含義。
1.學科之間的交融滲透
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教育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分支,藝術設計和美學、色彩學間存在著彼此扶持的關系,美術能力是設計的技術支柱,而設計思維是在漫長的藝術理論學習中產生的,運用色彩的能力也是在色彩搭配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的。環境藝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都是相互貫通的。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人們對藝術審美發展流程中逐步演化的,其發展的規模在持續拓展,其中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學的互相促進發展更為明顯。
比如,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筑設計同樣追求和環境的互相融合與設計構造的完整性,而空間設計與城市規劃則是追求空間運用效率的最大化。環境藝術設計是在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與滲透中持續發展的。
2.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性
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特征的具體展現并不是簡單的藝術展現,同樣也不是單獨的美術展現,更不是一般的建筑或是風景園林。環境藝術設計依附于其他學科在不斷地發展,在其自身持續健全的過程中,學科特征的模糊化也是不能幸免的。想要讓環境藝術的特征更加清晰、明了,同時又能繼續向前發展,最好的辦法便是在環境藝術設計多學科交叉特征的根源上再不斷地進行革新。這里所說的革新,既是從特殊的藝術角度,在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根源上繼續展開加工創造,讓它們彼此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將環境藝術設計進行革新。經過革新后的環境藝術設計是特別的,已經摒棄了多學科交叉特征出現的瑕疵,保留下來的部分更有意義,更能體現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的特征。
總而言之,環境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特性就是學科特征,即多專業、跨學科、多系統的密切聯系、彼此融合、協同發展的表現。通過歸納完成不同專業及不同學科的理論體系的重組,使其能提供全新的學科視角與研究思路,讓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達到更加全面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