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琦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院
太原市某高層住宅項目,位于和平北路西側,一期工程為7棟單體,均為剪力墻結構。其中5#住宅樓地上23層,地下為2層停車庫,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式基礎,與大地庫連接。
根據山西省某勘測設計單位提供的地勘報告(詳勘)顯示,擬建場地北高南低,最大高差6.16m。場地所處地貌單元為汾河Ⅱ級階地,場地地基土沉積時代及成因類型自上而下依次為14層,以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沖洪積層為主,巖性以粉質黏土為主(表1)。
根據地勘報告建議,5#住宅樓采用CFG樁處理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地基變形。2013年10月,筆者進行了試樁設計,初步確定CFG樁樁徑400mm,樁距1.4m,正方形布置,有效樁長19m,樁體在第②層、第③層、第④層粉質黏土層長度分別為3m、6.4m、7m,樁端進入第⑤層粉質黏土層2.6m。經過試算,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790kN,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430kN。
2013年11月,建設單位組織召開了試樁圖交底會,提出了在原地面試樁的要求。根據JGJ 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要求B.0.3條和C.0.6條,試樁應在樁頂設計標高進行。2013年12月,建設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同意按照試樁圖要求進行試樁,在原地面只做單樁靜荷載試驗,并提出兩條建議:一是明確樁長的雙控指標,即明確CFG樁有效樁長和樁端進入持力土層的長度;二是控制CFG樁總長度為26m左右。
CFG樁施工采用長螺旋鉆中心壓灌成樁工藝,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fcu為20.1MPa,填充料可采用C25細石混凝土替代。2013年12月,5#住宅樓按照試樁圖施工完成了S-1、S-2、S-3三根試樁,2014年1月,地勘單位進行了單樁抗壓靜載試驗檢測。根據樁檢測報告,s-1在加載到試驗荷載2070kN時,沉降急劇增大,樁體破壞,極限承載力取前一級荷載1840kN;S-2在加載到試驗荷載2300kN時,沉降明顯增大,累計沉降超過了40mm,極限承載力取前一級荷載2070kN;S-3在加載到試驗荷載2300kN時,Q-S曲線特征點不明顯,無明顯陡降段,樁頂累計沉降小于40mm,極限承載力取最大加載值2300kN。根據規范確定5#樓單樁抗壓極限承載力為2070kN,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為1035kN。因樁頂以上超打樁長的平均值為9.17m,全部位于第②層粉質黏土層,按每延米36.42kN扣除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后,CFG樁設計樁長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701kN,小于設計要求的790kN,試樁不合格。
經過筆者認真思考,認為導致單樁承載力特征值計算過高的直接原因,是地勘報告中的極限側阻力和端阻力標準值太大了,筆者當時缺乏實際經驗,沒有對該數值進行必要的調整。另外,地面試樁也是造成試樁不合格的一個原因。5#住宅樓樁頂設計標高以上超打部分長度超過了9m,樁總長度達到28m,施工作業難以保證,樁承載力顯著增大,這可能是導致試樁檢測加載時沉降過大、樁體破壞的主要原因。
通過太原市河西地區某高層住宅項目5#住宅樓CFG樁的設計,筆者認為在CFG樁的設計時,不能僅依靠規范公式的計算,應充分考慮所在地區的施工經驗,對地勘報告中提供的數據加以判斷。太原地區經驗,黏性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一般取45kPa~55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一般取600kPa~900kP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一般為550kN。此外,關于地面試樁,應嚴格遵守規范要求,無可靠經驗時,不得在原地面試樁。

表1 5#住宅樓主要土層參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