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燦 楊汐茵 陳 宇 曾國良 白 鈺,2 王恒蒼,2 嚴茂祥 范天田
1 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2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3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1200
4 廣西梧州市中醫醫院 廣西 梧州 543000
5 浙江省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6 浙江中醫藥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53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臨床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是腸型胃癌Correa模式的關鍵環節。臨床實踐表明,半夏瀉心湯治療CAG作用明顯[1]。本實驗通過觀察半夏瀉心湯對CAG大鼠胃組織部分炎癥因子的影響,探討其可能作用機制。
1.1 實驗動物:選擇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6周齡,SPF級,購于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公司[SCXK(滬)2013-0016]。飼養于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SPF屏障系統[SYXK(浙)2014-0003]。
1.2 半夏瀉心湯制備:半夏瀉心湯(半夏、炙甘草、黃芩各9g,黨參、大棗各30g,干姜6g,黃連3g),由浙江省中醫院中藥制劑室制成流浸膏,每毫升含2.4g生藥,冷藏4℃備用。
1.3 CAG模型建立:60只大鼠隨機分成正常組10只和造模組50只。正常組以生理鹽水代替注射或灌胃,造模組大鼠采用主動免疫-去氧膽酸-酒精綜合法造模16周。
1.4 分組及給藥:造模大鼠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半夏瀉心湯(下稱中藥)低(6g/kg·d)、中(12g/kg·d)、高(24g/kg·d)劑量組給予中藥流浸膏灌胃,陽性對照組給予葉酸(5mg/kg·d)混懸液灌胃,均連續給藥8周。
1.5 檢測方法:采用Realtime-PCR技術檢測胃組織核因子-κB(NF-κB)、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達,Western Blot技術檢測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蛋白表達水平。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用LSD檢驗;方差不齊用Dunnett’s T3檢驗。
2.1 半夏瀉心湯對CAG大鼠胃組織NF-κB、IL-1β、TNF-αmRNA表達的影響: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上述指標mRNA表達水平皆上調(P<0.01);與模型組比較,中藥組及葉酸組上述指標mRNA表達水平降低,且中藥高劑量組接近正常組,療效優于葉酸組(P<0.01,P<0.05)。見圖1~3。

圖1 各組CAG大鼠胃組織NF-κBmRNA相對表達量

圖2 各組CAG大鼠胃組織IL-1βmRNA相對表達量

圖3 各組CAG大鼠胃組織TNF-αmRNA相對表達量
2.2 半夏瀉心湯對CAG大鼠胃組織NF-κB、P-NF-κB蛋白表達影響: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上述指標蛋白表達均明顯增加(P<0.01);與模型組比較,中藥組及葉酸組上述指標蛋白表達水平均下調,且中藥高劑量組NF-κB及P-NF-κB蛋白降低更明顯(P<0.01,P<0.05)。見圖4~5。

圖4 各組CAG大鼠胃組織NF-κB蛋白表達

圖5 各組CAG大鼠胃組織P-NF-κB蛋白表達
CAG以胃黏膜炎癥反應、固有腺體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等為主要特點,或伴腸化生,或有異型增生,主要累及胃底和胃體。中醫學將其歸屬于“痞滿”“脘痛”等范疇,病位在胃,與肝、脾有關。脾胃失司、寒熱錯雜是其主要病機。半夏瀉心湯為張仲景治療心下痞主方,寒熱同調、辛開苦降,近年來研究其對胃腸道疾患尤其是CAG療效明顯[2]。Notch信號通路由不同受體、配體及下游靶基因組成,參與CAG及胃癌發生[3]。其中,IL-1β、TNF-α、NF-κB、P-NF-κB等炎癥因子及炎癥調節因子關鍵分子起著重要作用。本實驗研究顯示,半夏瀉心湯使CAG大鼠NF-κB、IL-1β、TNF-αmRNA及NF-κB、P-NF-κB蛋白表達明顯下降,以高劑量組作用最明顯。提示半夏瀉心湯可能通過下調Notch信號通路下游靶基因NF-κB的表達,來抑制炎性細胞IL-1β、TNF-α的轉錄、釋放,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組織修復,減輕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阻斷其向胃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