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陳思思 朱海勇
浙江省臺州市中心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是繼發于炎癥、創傷、感染和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等之后所出現的以全身持續高代謝、高動力循環狀態及過度炎癥反應為臨床特征,伴有多種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釋放失控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癥反應綜合征,若未能有效控制,最終可發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MSOF)。筆者結合多年來臨床經驗,在西藥綜合治療基礎上配合我院自制中藥抗炎合劑,在控制SIRS向MSOF發展中取得一定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選擇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重癥監護室(ICU)及急診病區收治的57例SIR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齡44~76歲,平均61.09±10.4歲。其中重癥肺炎34例,胃腸道感染8例,泌尿道感染8例,皮膚軟組織感染7例。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原發病構成、性別、年齡、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礎資料比較
1.2 SIRS診斷標準:根據1991年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和危重病醫學會公布的診斷標準:①體溫>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32mmHg(4.3kPa);④白細胞(WBC)計數>12.0×109/L或<4.0×109/L,或不成熟WBC>10%。符合兩項及以上者,診斷為SIRS。其中符合兩項、三項和四項的分別有29例、17例和11例。
1.3 中醫證候入選標準:參照GB/16751.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基本實癥類的邪毒熾盛證(發熱汗多不解、口渴飲冷、脘腹脹滿、便結尿黃、舌紅苔黃、脈數或洪)的診斷標準,入選患者經2名資深主治醫生及中醫師同時判定其中醫證候滿足入選標準。中醫證候根據主癥(發熱汗多不解、口渴飲冷、舌紅苔黃)和次癥(脘腹脹滿、便結尿黃、脈數或洪等)分為輕、中、重度,分別記為2、4、6分,治療前后分別給予評分。
1.4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組后均進行西醫常規綜合治療,包括抗感染、維持內環境平衡、臟器功能支持、強化胰島素、營養支持、氧療及對癥處理等,但在治療過程中不應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及活血藥物。治療組入組后即開始加用中藥抗炎合劑(由本院制劑室提供)治療組方含大黃、連翹、瓜蔞各15g,苦杏仁、滑石各8g,黃芩、厚樸各10g,敗醬草30g。每次濃煎100ml,每日2次,12小時1次,口服或鼻飼,連服用7天。治療過程中未有患者死亡,57例患者均完成本研究。
1.5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確診當天及治療3天、治療7天分別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血小板(PLT)、D-二聚體水平,并在治療前后進行APACHE-Ⅱ評分和中醫證候總分評估,并計算中醫證候總有效率。隨訪28天病死率。
1.6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療效判定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治愈:癥候積分減少率≥95%;顯效:證候積分減少率為70%~94%;有效:證候積分減少率為30%~69%;無效:證候積分減少率<30%。
2.2 炎癥反應指標:兩組治療前后TNF-α和CRP水平 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NF-α和CR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NF-α和CRP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NF-α(ng/L)CRP(mg/L)7d 50.92±24.10#△90.40±36.71△例數30 27 0d 6.10±2.28*5.49±1.76 3d 3.40±1.84#5.22±2.10 7d 2.91±1.14#△4.66±1.11△0d 193.03±33.57 180.31±32.91 3d 114.67±33.09#156.17±51.08
2.3 凝血指標:兩組治療前后PLT和D-二聚體水平比 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LT和D-二聚體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LT和D-二聚體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PLT(×109/L)D-二聚體(μg/L)7d 447±127.2#△756± 93.6△例數30 27 0d 90.42±57.10 106.30±55.58 3d 113.45±38.84*98.26±31.33 7d 135.13±44.12☆△109.45±44.20△0d 316±70.2 309±70.2 3d 418±95.8 458±59.0
2.4 中醫證候總有效率: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總有效率的比較
2.5 APACHE-Ⅱ評分和28天病死率: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和28天病死率比較
2.6 不良反應:治療組未見明顯出血等不良反應。
我院自制抗炎合劑含有大黃、苦杏仁、黃芩、連翹、厚樸、敗醬草、滑石和瓜蔞,此小樣本臨床研究證明,其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促進凝血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控制SIRS的進展。大黃清熱解毒,具有抗炎、瀉下、解毒、保護胃腸屏障,減少腸毒素和細菌移位作用,其主要成分大黃素有抑制體內炎癥相關分子表達的作用[1]。苦杏仁祛風熱、潤腸通便,其成分苦杏仁苷還有鎮痛作用,可以幫助炎癥患者減輕疼痛而不成癮。黃芩苦寒,善清熱瀉火解毒,其主要成分黃芩苷及苷元黃芩素等,具有抑菌抗炎等活性,可在多個環節影響白細胞的功能。連翹苦寒泄熱毒,具有疏肝理氣,抗病毒抗炎的功效,從而減輕SIRS的內熱熾盛的癥狀。厚樸行氣消脹、理氣和中、不傷脾陽,其主要成分厚樸酚具有鎮痛、抗炎、抗菌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抗炎反應。敗醬草味辛、苦,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等功效,具有鎮靜、保肝利膽、抗菌消炎等作用,可提高組織耐缺氧性,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滑石因其質地,有利于祛除體內濕氣且利下,減輕胃腸道負擔,利脾而有益于消化系統的癥狀緩解。且滑石、連翹可以協同黃芩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其抗炎作用。瓜蔞皮清熱解燥,是理氣消渴的良藥,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減輕再灌注損傷,減緩SIRS進展,有利于機體的修復[2]。本研究中,中藥抗炎合劑對SIRS患者的血漿TNF-α、CRP值降低效果優于對照組,可能機制在于抗炎合劑通過多個環節(保護胃腸功能,減少內毒素和細菌移位等)降低了患者的血漿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有效阻止炎性介質的擴增及其生物學作用的發揮,
減少了相關環節炎癥反應的進一步加劇和對機體的損害。CRP水平下降和炎癥因子水平下降有關,還可能和中藥合劑對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有關,促進炎癥—抗炎之間的平衡,減輕對機體器官的損害。治療組血小板計數上升同時伴有D-二聚體水平變化不明顯,可能和炎癥因子水平下降,炎癥反應減輕,血小板損耗降低,組織缺血缺氧減輕,對機體凝血-纖溶系統起到保護作用有關。本研究中隨訪28天病死率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與樣本量過小或中藥合劑療程較短,劑型單一有關。綜上所述,中藥抗炎合劑對SIRS有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其對炎癥反應的抑制和凝血-纖溶功能的保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