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萬龍
自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老年教育戰線不斷深化改革,為和諧社會的創建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三有”老人。但如果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效深入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歷史使命的政治站位來看,作為“人才孵化”的教育,仍要全面深化改革。下面,筆者僅就老年教育改革,談一點淺見。
中華民族歷來以耕讀為本,尊師重教,涌現出以孔夫子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編出了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各類經典文集。后來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便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人們通過請私教、辦公學等方法來培養后代,有的甚至成了當時社會的“棟梁之材”。
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為全國教育系統的領導、教師、廣大學生和家長指明了方向。
十年“文革”結束以后,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改革方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十分繁忙的治國理政中,對教育工作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要求我國教育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見《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新華社記者吳晶、胡浩2018年9月10日電報稿)。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道路,也是老年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我們務必以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統領,更新觀念,為深化老年教育改革鋪平道路。
發展老年教育是建立學習型社會,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需要。習總書記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見習總書記2016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目前的老年教育很大一部分沒有歸口教育部門管理,這是歷史造成的,但也折射出組織、老干、文體、民政、鄉鎮、街道、社區等許多部門機構對老年教育事業給予的大力支持,解了老年教育發展的燃眉之急,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學習成果。但從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的高度來看,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階段,還是交給教育主管部門管理為好,這樣更能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真正履責教育養老,使老年教育更加規范有序,使廣大老年學員更加“康樂有為”。
習總書記講,“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老年教育既然是教育,就要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和國務院的有關文件精神,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形成教育、文化、民政、老齡等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按照“學、樂、為”相結合的要求,縣以上老年大學要按照“辦研究型大學、出創新型人才”的要求,讓老年人充分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補缺門、鉆前沿、享娛樂,做自己想做而沒有做完或沒有做成的事情,如寫自傳、出專著、賦新詩、游世界、攝仙景、撰美篇、搞健身、登舞臺,等等。抒發好心情,傳遞正能量。讓老年人有更多的獲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深化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教育改革,牽涉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全體教師以及每個家庭和所有的社會人。全國人大應就教育問題進行深入調研,積極準備為教育立法,讓全體社會成員依法履行教育使命,參與教育教學改革,但這需要較長的時間。這里僅就深化老年教育改革的問題,從宏觀層面談點看法:
習總書記講,“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勇挑重擔,一抓到底”(出處同前)。
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全國教育大會時明確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教育、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促進區域、城鄉和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以上均見新華社記者吳晶、胡浩2018年9月10日電報稿)。真正為國家及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各類教育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有關學校教育的問題,習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已經講得十分清楚了,他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他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要從6個方面“下功夫”,即“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出處同上)。習總書記講的這一大段話,應當成為廣大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和全體教師的執教綱領、老年教育改革的行動指南和工作規范。

習總書記講,“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辦好老年教育同樣如此。教育、組織、民政、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老年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學校辦學安全托底,解決學校后顧之憂,維護老師和學校應有的尊嚴,保護學生生命安全。”這是辦好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對良好社會環境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