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建國之初的一窮二白,林業產業幾乎為零,到突破千億大關,浙江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以占全國2%的林地創造占全國8%的林業總產值,浙江從森林資源小省成功逆襲為林業產業大省,這一跨越,是浙江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前沿優勢,激活各類發展要素,不斷做大金山銀山,加快林業產業發展、融合和轉型升級的結果。1998年突破百億大關,2005年收獲千億產值,浙江林業產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竹業、花卉苗木業等傳統主導產業首當其沖,其他產業快速崛起。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浙江是竹子種植大省,更是竹子產業強省。浙江竹類植物資源豐富,以毛竹最多,分布最廣。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政府開始重視發展竹子生產。20世紀50年代,省林業廳在全省推廣奉化石門大毛竹豐產培育技術和安吉縣雙一農業合作社毛竹豐產“保、撫、肥、改、鉤、擴、砍、管”八字經驗;20世紀70年代,全省開展毛竹豐產基地建設;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毛竹筍用林、筍竹兩用毛竹林、小雜竹筍用林等新的專用竹林經營類型,筍用林培育技術和豐產典型不斷涌現,筍竹兩用林技術應運而生;1994年,省委、省政府實施經濟林、竹林“四個一百萬畝”工程,其中建設毛竹豐產林基地100萬畝、毛竹筍竹兩用林基地100萬畝、改造毛竹低產林100萬畝,將竹林豐產培育推向一個新高潮。多年來,全省形成了一批竹產業特色優勢產區。如安吉縣竹產品涉及8大系列3000余個品種,竹編織、竹地板兩類產品占竹加工產值的86%;遂昌和衢江有300多個竹炭系列產品,產量占國內市場三分之一以上;慶元是中國竹制餐具和小件家用竹具最集中的地區;龍游是全國竹層積材的發源地,興盛時有竹加工企業500余家;臨安有雷竹筍林48萬畝,年產鮮筍25萬噸,產值超過14億元,是國內最大的雷竹筍生產和筍干加工中心。
2017年全省竹業總產值達485.5億元,占林業總產值的8.62%。截至2018年底,全省竹林面積約為1390萬畝,年均采伐毛竹2億根左右。竹加工企業4000余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0余家、5000萬元以上50多家。產品出口美、歐、日、韓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6億多美元。產品涉及竹地板、竹家具、竹材人造板、竹工藝品、竹裝飾品、竹漿造紙、竹纖維制品、竹生活品、竹炭等十幾個類別上千個品種,已經形成一個集文化、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花卉苗木產業是浙江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新中國成立以后,浙江花卉事業受到政府的重視。1954年興建的杭州花圃,以生產、收集和保存各類園林花卉及盆景而著稱;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傳統花鄉開始恢復花木生產,浙江花木生產取得初步拓展,綠化市場出現短期好行情,一些地方出現了依靠花木致富的“萬元戶”;1991年以后,浙江花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花事活動十分活躍,花卉生產技術不斷創新。一批以經營花卉為主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有國有、集體、個體的,也有國有、集體、個體聯營的。產業基地、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城市花店、花卉市場、對外貿易逐漸繁榮,浙江花卉由傳統栽培向現代化發展。新世紀以來,勤勞智慧的浙江花木人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在房前屋后種植苗木,自主培育新品種,奔走于花木節、苗木交易會等各大展會,與時俱進學習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打造浙江花卉苗木品牌,促進花農增收。全省花卉企業1.6萬家、花農17萬戶、從業人員68萬人,花卉種植業畝均產值8180元,位居浙江省十大農業種植業畝均產值之首,余姚四明山、長興泗安、婺城安地等花木主產區,農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來自花木行業。
2018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238.5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10%左右,浙江花卉苗木全產業鏈總產值670.39億元,同比增長14.9%。近幾年花卉產業不斷創新融合發展機制,助推鄉村振興,積極發展以花卉為依托的休閑旅游、婚慶禮儀、家庭園藝等現代服務業,協同帶動花卉資材、物流、餐飲、電商等產業發展,推進花卉文化創意園建設,花卉第三產業產值從2013年的32.8億元提升到了2018年的123.67億元,提升非常迅速。
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傳統主導產業實力強勁,除竹業和花卉苗木業兩大主導產業外,“無中生有”的南潯木業,帶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每年可創造超80億元產值的巨大財富。
浙江地形地貌獨特,是長三角地區唯一多山、多林的省份,有61%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和近1億畝山林,森林景觀資源豐富,發展森林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生態稟賦。全省森林旅游規模不斷擴大,林業特色鮮明。截至目前,已建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6個、風景名勝區59處、地質公園14處、海洋特別保護區31處、森林公園128個、濕地公園61個。浙江森林康養和休閑旅游資源豐富多彩、特色鮮明、設施完善、服務優良,是全國著名的森林旅游大省。浙江省森林旅游蓬勃發展,森林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從2007年的5027萬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8542.3萬人次,年平均增長19.3%。全省森林旅游收入一路上揚,從2001年的19.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24.3億元,年均增長31.1%。
進入新時期,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態產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浙江森林休閑旅游與康養等新興產業后勁十足,一躍成為全省林業第一大產業。2018年,浙江森林休閑養生產業產值達2084億元,占全省林業總產值的1/3,排名全國首位。共有9個市森林休閑養生產值達100億元,其中杭州、臺州、麗水3個市達300億元。據統計,全省共有60多個縣(市、區)、500多個鄉鎮、2000多個行政村、34萬人直接從事森林休閑養生經營活動,帶動社會就業人數136萬人,帶動其他產業產值970萬元。全省森林休閑養生每年接待游客4.1億人次,給全省農村住戶帶來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8.9%,部分重點縣達40%。
在以旅游養生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之時,浙江適應形勢,主動把握發展新機,激活各類林業生產要素,積極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做佛手精品起家的浙江錦林佛手有限公司,在洞察市場需要變化后調整了經營模式,把傳統的單苗木生產延伸到生產、加工、旅游三大產業,年收入近3000萬元,成為浙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代林業經濟的一個樣板和新亮點。
生動的實例凸顯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經濟潛力。2018年,浙江林業產值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行業總產值高達6207億元。而今,浙江以全國唯一一個全國現代林業經濟發展試驗區為契機,繼續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加速“兩山”通道轉化,走出一條符合新時代特色的現代林業經濟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