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潭
金華地處浙江之“心”,市域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下轄2個區、4個縣級市、3個縣,是正在建設中的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區之一。近年來,金華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森林城市群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把準方向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之舉。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首次到金華調研時就明確指出“金華的中心城市形態是組團式城市群的形態,要進一步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使浙中城市群成為帶動金華乃至浙江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的重要指示。金華市迅速將思想轉化為行動、理念轉化為實踐,在浙江省率先啟動森林城市群建設,并成為全國首個以地級市為建設主體的森林城市群國家級試點。
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是助力打造浙中大花園的具體行動。浙中大花園建設是推進浙江“八八戰略”再深化,共建共享“詩畫浙江、美好家園”的金華實踐,也是都市區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一招。2018年,金華市提出打造“生態為基、產業為要、文化為魂、山水為脈、美麗為韻”獨具特色的浙中大花園,并將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設納入浙中大花園的建設重點。全市搶抓大花園建設戰略機遇期,趁勢而上、主動作為,依托當地特色,運用好“山、水、林、湖、村”五大要素,全面推進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助力打造“兩富”“兩美”現代化都市區。
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是加快現代化都市區綠色崛起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當前,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已經是新時代居民的“幸福標配”。據測算,1畝森林每年吸附數噸粉塵,增氧、固碳均達10噸以上。同時,城市濱水公園建設衍生出的生態價值,從周邊商業和地產的升值溢價上可見一斑,如金華市湖海塘公園建成后,周邊小區成為金華市民熱門之選。森林城市群建設的核心就是提升都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受益,最終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和戰略優勢。
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有生態廊道基礎、丘陵盆地特色、山水人文優勢。金華市依托八婺水系,正如火如荼推進浙中生態廊道和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為森林城市群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金華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1.84%,擁有省級以上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共36處,數量居全省前列。金華古韻綿長、鄉愁濃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數百個古村落和百余條森林古道,都是森林城市群生態文化建設中的“珍珠項鏈”。金華堅持生態為基、發揮優勢、合力推進的路徑,為全省乃至全國森林城市群建設提供了“金華樣板”。
點面結合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規劃引領,統籌布局。金華市堅持規劃先行,緊緊圍繞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按照森林生態文明、森林生態建設、森林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要求,立足“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的地域特點,將創建森林城市群工作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機銜接,先后編制實施《金華市本級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金華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浙江省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等規劃,為森林城市創建指明了路徑,引領金華建設成為一個生態功能強大、生態景觀優美、生態網絡健全、植物種類豐富、區域特色明顯、生態產業發展的森林城市群。
以綠為基,尊重規律。金華市牢固樹立“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出了“綠化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綠化先行”等建設方針,把森林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拉動城市經濟、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來抓,充分整合生態資源優勢,在對現有森林資源、古樹名木和綠化成果充分保護的基礎上,盡量做到不推山、不砍樹、不填塘、不用水泥駁岸,充分尊重地形環境和樹木生長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城鄉綠化美化進程。自2012年啟動國家級、省級森林城市同步創建以來,全市新增造林面積26.98萬畝,平原綠化面積逐年提高,市域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平原林木覆蓋率分別從原來60.44%、2900萬立方米、15.9%提高到61.84%、3726萬立方米、21.34%。
以生態廊道為重點,打造城鄉通道綠化景觀帶。圍繞全省大花園建設和“四邊三化”工作要求,金華市于2017年在全省范圍率先啟動“水清、岸綠、景美、業興”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全市共實施浙中生態廊道項目1155個,累計完成投資1218.7億元,已貫通都市區綠道閉合圈205.66公里(計劃建設338.44公里),新建(改造)主干流兩岸彩色林帶193.6公里,道路和水岸林木綠化率均達90%以上,新增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濕地公園6個、金華市森林公園10個,新批復數量居全省首位。“縱貫水系,串珠成鏈”的生態廊道美景正徐徐鋪開。
以公園建設為抓手,打造城區園林綠化新標桿。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金華市見縫插綠、拆違建綠、立體增綠,成效顯著。2012年以來,僅金華市區就新建改造城市公園19個,總面積456公頃,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8.58%、40.38%,燕尾洲公園(八詠橋)榮獲2015年世界建筑節最佳景觀獎。
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繪好農村人居綠化風景畫。以“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為重點,堅持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打造圍村林帶、生態景觀林、經濟林,形成了一批楊梅、枇杷、茶花、佛手、蘭花等林果村以及特色花卉苗木鎮(村)。如婺城區瑯琊鎮利用村莊綠化地段營造圍村林帶、生態景觀林帶,形成了以浙江楠、櫸樹等為主要樹種的特色花卉苗木鎮。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省級森林城鎮75個、森林村莊154個,市級森林村莊1365個。
大地植綠,注重綠化活動和義務植樹的有機結合。結合“世界濕地日”“生態日”“愛鳥周”等活動,舉辦“花卉園藝進社區”“尋找身邊綠化植樹點”“珍貴樹種進千村”“彩化靚化生態廊道”等活動,組織森林城市建設攝影、征文、繪畫競賽、公益廣告大賽等比賽,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2012年以來,持續深入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累計參與達1182萬人次,植樹2499萬株,全民生態文明理念明顯提高。
心中播綠,注重生態文化的普及和宣教的有機同步。依托中國茶花文化園、雙龍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教育基地和47處市級以上森林生態科普場所,普及森林城市建設和生態知識,開展生態文化宣傳活動320余次。同時,拓展生態文化宣傳形式,加強與本地主流媒體合作,借助運用燈箱廣告、墻體廣告、車身廣告等,形成紙質、電視、網絡“三位一體”宣傳模式,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引導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凝聚共建合力。
聚焦聚力 全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華樣板”
對標先進,比學趕超。結合全市“對標比拼勇趕超”活動開展,由市領導帶隊前往廣東省和湖南省實地調研學習珠三角和長株潭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先進經驗,并對標珠三角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列明對標比拼指標和任務,深挖金華自身潛力,形成后發優勢。
項目引領,對標作戰。以全省大花園建設為平臺,充分結合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和美鄉村”建設和小城鎮整治等重點工程建設,根據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以及實施方案,分年度列出重點項目建設清單,明確建設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單位,并加強對各地工作的指導、協調,結合“三服務”活動,及時有效解決森林城市群共建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調動各方積極性,全力抓好落實,推動項目落到實處。
克難攻堅,嚴格督查。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制定實施森林城市群建設工作考核辦法,加強對各地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督查和考核。樹牢“生態紅線”的底線意識,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將森林城市群建設納入國土空間體系,進一步優化和加大城鄉綠化土地供給;積極與發改、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森林城市群建設資金和政策保障,并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持續加大森林城市群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綠化成果管理立法,創新綠化管養模式,完善相關評價體系和技術規范,維護生態建設成果;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并強化檢查督導,凝聚共建合力。
全民參與,形成共識。充分發揮各類主流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廣泛宣傳報道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建設成果,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組織開展“建設森林城市群、打造浙中大花園”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