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君
“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十月遍山柿子黃?!?月這個豐收季,一大批特色農產品陸續進入成熟采收期。常安永安山上,2.0版甜柿新品種“亞林太秋”正值采收季,黃燦燦的金果掛在樹枝上吸引著一大批“好柿之人”慕名而來,高價訂購這個有著“蘋果的脆、梨子的水、哈密瓜的甜”的柿子新品種,即使價格要50元/公斤,單果價格在10元以上。據基地農莊主李榮富介紹,2019年他有20畝“太秋”甜柿進入投產期,畝均產量800公斤,產值達到80萬元,讓林農們嘗到了好品種好價格的甜頭。
打響富陽特色甜柿品牌讓好柿傳千里
打響特色品牌,提高產業附加值。“太秋”甜柿9月中旬即可成熟,成熟期比普通甜柿早20天左右,種植后3年結果,5年生畝產量250—300千克,9—10年生畝產量1000—1200千克,盛果期畝平均收入萬元以上。從比較效益上看,遠高于其他經濟林收益,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非常適宜在海拔300—700米的山地推廣種植。甜柿成熟在金秋10月,掛果時間長、采摘容易,且樹形優美,觀賞性強,柿子除本身具備的經濟價值以外,它的產業附加值將為鄉村生態旅游提供無限的價值增長空間。因此,在基地選擇上,不但要注重立地條件,更要看重基地建成后對周邊休閑農旅產業的帶動。
抓住戰略合作機遇,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富陽區農業農村局抓住戰略合作機遇,把亞林所研究成果亞林“太秋”這個甜柿2.0版優質新品種成功引種到除永安山以外的常安景山村、漁山鄉五嶺村、胥口鎮新崤村、洞橋鎮文村村等地,種植面積達500余畝,這批基地將于明后年陸續投產,為當地農旅經濟帶來新增長點。下階段,富陽區農業農村局還在謀劃依托戰略合作工程,將常安鎮和湖源鄉打造成柿子特色鎮,以甜柿產業園區為基礎,圍繞公路沿線、新農村拆整空地及庭院,打造柿子公園、柿子大道、柿子農家及柿子特色村,讓一道道、一片片柿子特色風景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經濟。
迎來小特產大發展黃金期服務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特產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其最重要的價值是獨特、是差異,具有難以復制和不可替代性。富陽多山巒溪谷,少緩坡平地,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富陽不具備大規模發展一種或幾種傳統產業的條件,而在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比較優勢的指引下,小而精、優而特的優勢特色產業將大有作為。自2018年富陽區13支農技推廣專家服務團隊成立以來,在亞林所、水稻所、省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支撐下,在找準新品種特性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行科學引種推廣,諸如新玉梨、太秋柿、黃金蜜桃、紅陽獼猴桃、紅美人橘、大球蓋菇、竹蓀等,一大批新、優、奇、特的農特產品成功引種在富陽的各個田間地塊、山中林下,各地涌現出了一批具有獨特品種、特殊品質、特定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享有了較高的地區知名度。富陽鼓勵各地根據自身資源特色,有的放矢地發展特優精品農業,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林農增收的大產業。
落實農技服務,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為進一步激發農業科技人員活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富陽2019年成立了“米袋子”“菜籃子”、林下經濟、茶果經濟、農業機械、農產品安全、民宿電商和民生水利八大產業服務團隊,由富陽區農業農村局搭建平臺、出臺政策,各產業服務團隊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科學制定服務計劃和發展目標,切實服務民之所需、民之所盼;農技人員要思考新形勢下農技服務新要求,將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作為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科技對接,提升服務能力,以鄉村振興產業興農為落腳點,圍繞產業和基層需求,挖掘特色產業發展潛力,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把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