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峰
【裁判要旨】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當事人不得隨意拒絕履行,非法定情形不可減免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可以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贍養費的金額需視實際情況而定。
【案情】
原告:許金桃
被告:葉愛芳,葉德友,葉德茂,葉愛娟
法院審理查明:原告許金桃年過八旬,丈夫已故,育有子女四人即本案四被告。原告一直獨立生活,每月可領保險500余元。2019年2月25日,原告因中風入院,被診為腦梗死。目前原告已經出院,并且已經住進養老院,在養老院每個月要支付費用1400元。原告自己現在還有20000元左右的儲蓄在被告葉德茂處。現原告訴請要求四被告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向其支付生活費。
【審判】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四被告每人每月支付原告許金桃贍養費500元,上述贍養費由四被告從2019年5月開始每屆滿半年支付一次。
【評析】
四被告作為原告的子女,對母親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當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且經濟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至于贍養費的金額,應當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實際需求及贍養人的經濟能力來確定。
一、贍養義務主體的確定
贍養義務主體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憲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應當贍養父母,既是傳統習俗,也是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且我國《婚姻法》和《收養法》均有明確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故養子女也同親生子女一樣是贍養義務的主體。即使已經解除收養關系,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仍然應當給付生活費。
第二種是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對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贍養,這種隔代贍養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我國《婚姻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的贍養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于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這種隔代贍養的義務加強了對老年人權益的保護,其產生需具備三個條件:(一)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如孫輩本身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存在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等情況,能力的不足使其無需贍養祖輩;(二)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當祖輩仍有可以承擔贍養義務的子女時,贍養義務仍應當由其子女承擔;(三)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需要贍養。當祖輩自己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且經濟上有所保障時,孫輩亦無需承擔贍養義務。只有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孫子女、外孫子女才負擔贍養義務,充分體現了孫輩的贍養義務是第二位的,是在子女贍養缺失的情況下的一種補位。
二、贍養義務可否免除或轉讓
本案中被告葉愛芳提出,按照農村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只需拿點東西給父母吃,不需要承擔其他費用。其還提出自己之前有補貼給母親許多錢,母親的日常生活很多都是由她們姐妹在照顧,包括原告的保險費也是被告葉某芳讓自己的兒子交的,被告葉某芳認為現在自己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不愿意支付原告主張的生活費。
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許多人尤其是老人認為女兒無需負擔贍養義務,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贍養義務的負擔與性別無關,男女平等,女兒與兒子一樣平等地得到父母的撫養和享有繼承權,在贍養時也應當一樣平等地承擔義務,贍養義務的負擔也不因女兒的出嫁而消滅,且女婿有協助妻子贍養其父母的義務。
贍養義務屬于法定義務,不可隨意免除。《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九條規定:“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即便是父母未能盡到撫養義務或有一定過錯,子女也仍然應當贍養父母。但在某些例外情形下,贍養人也可免除贍養義務:(一)未婚或離異的成年子女無經濟收入、喪失勞動力或不能獨立生活的;(二)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無經濟收入,其家庭收入不足以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三)父母對子女有嚴重的犯罪行為。比如父母犯有殺害子女、虐待子女嚴重的、遺棄子女的或強奸女兒等行為的,喪失要求被害子女贍養的權利。
贍養義務可以表現為直接負擔形式和間接負擔形式。在特殊情況下,贍養人可以簽訂贍養協議轉讓或減免部分贍養人義務,但必須經老年人同意,贍養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如數位贍養人簽訂協議約定由經濟狀況較好時間且較為寬裕的贍養人承擔較多的義務,經濟狀況較差、時間較緊張的贍養人適當減少義務。本案中被告葉愛芳雖提出自己經濟狀況不佳,但并未提供相應證明,故仍然應當和其他子女一樣承擔贍養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僅經濟物質上的義務可以轉讓,精神贍養義務具有人身依附性,仍然應當由贍養人本人履行,不得轉讓。
三、贍養義務的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照料,但當現代養老模式的創新增多以及老人自己的經濟自足能力的增強,現代意義上的贍養不僅僅指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還要求進行精神贍養,給予老年人精神上慰藉,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更加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精神需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三條至第二十五條較為詳細地規定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內容和拒絕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保障了老年人的相關權利,其中第十八條正式為精神贍養提供了立法保障:“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重視長期以來被忽視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是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一大進步,也是有利于社會穩定和文明發展的重要舉措。
四、贍養費的確定與給付
贍養費是贍養人對被贍養人直接的經濟支持,是贍養義務履行的重要方面。贍養費的給付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老年人基本贍養費;(二)老年人的生病治療費用;(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護理費用;(四)老年人的住房費用;(五)必要的精神消費支出;(六)必要的保險金費用。贍養費的具體數額需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實際需求及贍養人的經濟能力來確定。當存在數位贍養人時,由于贍養人的負擔能力有別,贍養費用的承擔也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應當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平衡各方利益。
且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助費用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當符合贍養條件時,被贍養人要求給付贍養費,贍養人不得以超出訴訟時效為由拒絕。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民一庭,浙江 臺州 3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