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輝
[摘要] 該文分析了養老產業發展前景,簡述了國家對養老產業的政策支持,以某醫院為例,重點從自身定位、設計規模、功能布局、基建重點等方面闡述康復養老中心建設過程。
[關鍵詞] 養老;醫養結合;康復;基建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b)-0196-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nd Pension Center
WU Sheng-hui
Hunan Aerospace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old-age industry,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e's policy support for the old-age industry. Taking a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he focus i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tirement center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own positioning, design scale, functional layout and key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Old-age care; Medical integration; Rehabilitation; Infrastructure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養老需求也不斷增強,對應養老行業也在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攀升,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養老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滿足人們對高品質養老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迫切。
1 ?發展前景
按聯合國標準: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志是該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49億人,65歲以上人群占總人口比例為10.80%;2017年中國人口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 831萬人,占總人口11.4%,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 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1];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達到2.55億人左右,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
老人人口快速攀升,養老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中機構養老僅占1%,而根據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養老機構占比要達到3%。我國的養老機構仍是以社會福利型的公辦養老機構為主,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發展不足,無法有效地填補在供給端公辦養老機構留下的巨大缺口。
由于我國的養老產業才剛剛開始發展,尚無真正成熟的模式,養老產業作為一個涉及極廣的新興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據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4.4萬億元,202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可達到13萬億元,數據表明養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前景看好。
2 ?政策解讀
①2015年3月《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指出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增強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優先優惠醫療服務的能力。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養老床位。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
②2015年11月《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的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
③2016年4月《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面向老年人開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的,應當按照《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規定,申請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民政部門予以優先受理。
④2017年2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發展目標中指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
⑤2017年6月《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加大推進醫養結合力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倡導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社區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建立巡診制度。
⑥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
國家政策密集對醫養結合、社區養老倡導、支持,可以預測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模式將成為中國未來的養老服務行業主流[3]。
3 ?探索與實踐
該文以某綜合性公立醫院為例,論述醫院社區康復養老中心建設的探索和實踐,該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公立醫院,學科門類、醫療設備設施齊全,現開放床位1 030張,在職職工800余人,2018年門診量約46萬人,出院人數約3.1萬人,醫院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區域擁有較高的口碑和群眾基礎。醫院背靠的社區占地約14.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1萬平方米,涉及居民3 216戶,常住人口約1.1萬人,因社區性質為企業家屬社區,同時建設年代相對較早,因此老年人占比較高,多為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需求迫切。醫院利用自身發展機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努力探索養老服務運營模式,在醫院附近新租場地上建設一所全新養老中心,滿足周邊區域對養老服務需求[4]。
3.1 ?自身定位
①醫養結合:醫院學科門類齊全,院內開設康復科43張病床,常年處于滿床狀態,同時配置專門的康復訓練場地及相關設施,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也感受到老年人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需求,最后確定走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全新養老中心設置有老年人康復訓練設施,同時因距離醫院直線距離僅200 m,養老中心也可共用院內資源,在醫養結合方面有極大的優勢[5]。
②社區養老:醫院、全新養老中心背靠規模龐大的社區,老年人較多,養老中心建成后主要面向社區,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從而使得老年人不需離開自己熟悉的社區而到另一個陌生地方生活,提高老年人養老歸屬感;養老中心還可兼顧居家養老,配置的專業醫護人員能夠對老人進行各種專業的醫療救護,解決子女們白天工作繁忙,難以照顧周到的問題,為老人們居家養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6]。
綜上所述,醫院對全新的養老中心定位為康復養老中心,走醫養結合、社區養老的模式,兼顧居家養老。
3.2 ?設計規模
全新的養老中心共3層,首層為接待大廳、廚房及社區服務網點,二層為康復訓練室及房間,三層全部為房間,屋頂設置花園,用于養老中心的建筑面積約1 500 m2;房間設置以兩人間、三人間為主,也開設VIP套房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需求;該項目作為醫院養老行業的試水,養老床位設置共51張,確保不出現因床位少帶來的運營成本高、人氣不足等問題,同時也避免規模過大帶來的經驗不足、服務不到位、體驗感不強等現象。作為醫院向養老行業探索的第一步,全新的養老中心項目建設、運營的重點在于摸索養老行業模式、運營方式、社會效益等,為后續養老行業拓展積累前期經驗。
3.3 ?功能布局
康復養老中心作為老年人建筑,室內裝修整體風格偏向中式,功能布局力求簡約,為老年人最大限度地騰出活動空間。
①首層:設置接待大廳,負責康復養老中心相關業務導診、咨詢、登記、辦理、收費等工作;同時設置專門針對老年人餐飲特點的廚房,滿足康復養老中心餐飲需求,廚房可覆蓋整個社區,為社區居家養老人群提供專業的餐飲服務。
②2層:設置老年人房間床位及可滿足40人同時用餐的餐廳;設置老年人活動中心,設施包括視聽區、游戲活動區,各區面積相互可調,也可根據老年人需求增設部分康復訓練設施成為訓練區。
③3層:設置老年人房間床位及護理服務臺、值班室、治療室,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護理服務,同時應急處理各種突發狀況。
④屋頂:設置屋頂花園、小型門球場,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放松區域;設施接待室,接待前來看望的子女及業務洽談;設置閱讀室,供老年人閱讀、書法練習等。
3.4 ?基建重點
①消防。新康復養老中心屬于老年人建筑,消防要求高,原建設僅安裝室內消火栓系統,根據消防設計要求增設火災自動噴淋、自動報警系統,進一步提高建筑防火可靠性。
②污水處理。原設計中建筑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往市政管道排放,因新康復養老中心產生污水屬于醫療污水,需要經過專門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為此新康復養老中心重新建設一套污水管網,將產生的所有污水收集到集水井,采用水泵將污水送回主院區,由主院區現有污水處理系統殺菌、消毒處理達標后排放,滿足環保要求。
③屋頂防水。新的康復養老中心在屋頂建設休閑花園、水流休閑景觀,屋面防水尤為重要。該建筑屋頂原設計可用于花園建設,為進一步做好保障,在該次裝修過程中,依然將屋面防水作為重點,在水流休閑景觀施工前再次做防水,確保屋面不漏水。
④信息建設。新的康復養老中心住宿老年人較多,為防止意外出現或及時發現異常,需要借助各種信息手段對老年人監護,如監控系統、呼叫系統、報警系統等,確保應對各種應急情況;同時為后續構建基于物聯網監護系統,實現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遠程監護、實時定位服務管理做好準備[7]。
4 ?總結
在康復養老中心項目規劃設計過程中,首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需要明確項目定位,充分發掘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打造競爭優勢;其次確定項目設計規模,選擇匹配自身技術、管理能力的規模,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同時在功能布局上兼顧老年人生活、娛樂、康復等相關需求;最后從老年人照料角度,重點從消防、院感要求及老年人照護特點關注基建進展,確保項目達到預期效果[8]。
[參考文獻]
[1] ?羅治安,羅清平,羅云.養老機構老年人康復服務現狀及對康復人才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8,33(9):79-84.
[2] ?陸小香.南京市城區養老機構康復服務現狀及老年康復人才需求調研與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9):1011-1013.
[3] ?陳慶華,侯建媛.“醫養結合”康復養老模式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民康醫學,2015,35(9):100-101.
[4] ?邢琳,王慶,崔旭妍.國內外養老機構開展康復服務的對比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4):76-77.
[5] ?張利蘋,楊波,于志云.社會養老機構醫療康復服務問題與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7(27):3755-3757.
[6] ?湯逸冰.綜合養老社區規劃設計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5(9):27-28.
[7] ?凌云,龐玉芳,劉靈芝.新型專業化養老康復陪護服務管理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19(1):130-132.
[8] ?李玲,邵愛玉.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2):24-25.
(收稿日期: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