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
摘 要:《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人后裔,這位母親育有兩子一女。本書是這位母親培養教育子女的手記,闡述了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了什么是真愛,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取人生長遠幸福。讀了《特別狠心特別愛》后,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存在誤區的,學會了該如何科學、智慧、理智、有質量地開展教育,并且我邊看邊反思自己為孩子做的點點滴滴,真是讓我感到慚愧。
關鍵詞: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
一 心軟是害,狠心才是愛
愛是什么?可能絕大數中國人都覺得愛是對孩子具有犧牲精神,做一名愛得最無私,對子女包辦一切、關懷強迫、過分熱心的“中國媽媽”。因而就出現了“啃老族”“草莓族”“孩奴”,父母成為孩子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而猶太大神說:“父母能給孩子許多愛,但父母卻不能代替孩子長大,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這份愛是要有質量的。有的愛就像清水一樣。潤過孩子干渴的喉嚨之后就無影無蹤了;而有的愛則還像濃濃的鮮血,注入孩子們的身心,一生都將在孩子的身上流動,給予孩子生命的力量。”這些話讓人深省,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媽媽”,回想自己帶孩子有好多不妥之處,比如事事都從孩子出發,每天都圍著他轉,雖然自己有時上班后很累、很想休息,但是只要孩子提出要我陪他玩,我肯定會奉陪到底,可以說為了他犧牲一切……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才覺得這樣是過分的愛,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從此刻起,我要牢記鄰居大嬸是怎樣訓斥沙拉包辦代替孩子,銘記“心軟是害,狠心才是愛”。
二 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
猶太人很看重孩子的生存教育和技能教育,“有償生活機制”是猶太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沙拉設定的“值班家長”和賣春卷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有償生活機制不但鍛煉了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而且培養了孩子的溝通、交際能力、時間意識、理財意識等,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增強愛的凝聚力。我自己尤為內疚,在這方面做得不到位,只是讓孩子參與了做簡單的家務事:洗碗、洗內衣、掃地。其實,兒子讀小學三年級暑假時,我就讓他去體驗了賣報紙,當時他賣完十份或二十份報紙后,心里還是蠻高興的,回家后會與我分享賣報紙的喜怒,只是沒能堅持每個假期都去賣。我讀了這本書后才恍然大悟,要是我當初把賣報紙這件事堅持下來了,我家孩子至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靦腆。看來我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要嘗試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要給他足夠的空間自由發展,畢竟我不能代替他一生。
三 以愛的名義延遲滿足
猶太人認為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能滿足的只有很少,許多愿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因此,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每個人的享樂范圍是有限的,花出一塊錢,就要發揮百分之百的一塊錢功效。而且,要想滿足更加奢侈的愿望,獲得更為優越的生活條件,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我們在公共場所經常可以看見孩子想要買什么東西,當家長說不買時,只要孩子一哭鬧,家長絕對立即買,卻不會對孩子說:“不”。作為家長要學會有效地拒絕,不要孩子喜歡什么就給什么,好像給得越多就表明愛得越深。其實不然,反而給孩子造成凡是我需要的大人都會滿足的印象,沒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沒有機會感受父母提供的幸福來之不易,缺乏責任感和義務感。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會“超量滿足”“即時滿足”,而不會“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
四 撤退一步,學會放手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說:“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如果父母過分呵護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長不做包辦的管家,而要做一個參謀、觀察、提醒的軍師是猶太家長對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當孩子遇到什么困難時,家長不要立馬出現,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先去想辦法解決。因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獨立去面對生活,做家長的不要沖鋒在前,一手包辦,擋住了孩子展望未來的視線。而是要學會退居二線,為孩子多創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機會,鼓勵孩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并為之付出努力實踐。
五 狠下父母心深深愛
我也是孩子的母親,也全心全意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而且是不求回報地付出著自己全部的愛,周到地照顧著他的起居,哪怕他有時發點脾氣都忍著,總想他還小,再長大點就懂事了。現在看來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要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學會自己拿主意,不要碰到什么事情就叫父母,要培養他的獨立生存能力。
愛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愛要愛得有意義、有價值、有作為!作為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充實自我,與孩子一起成長。作為家長的我還要學會愛,學會愛并且知教,讓自己的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韓陽.《特別狠心特別愛》獻給中國家長的猶太教育模式[J].出版參考,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