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華?張海麗?顧佰意
摘 要:近代以來,海洋越來越被人們視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海洋策略的提出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因此海洋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由于海洋教育的廣泛性和普遍性的要求,基礎教育即中小學階段的海洋教育是我們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研究近代以來我國中小學海洋教育的狀況,可以更好地認識到我國海洋教育發展的不足,進而為現在的海洋教育提供改進意見。
關鍵詞:海洋意識;中小學海洋教育;教育改進措施
一 近代以來我國海洋教育的狀況
中國近代以來的海洋教育相對落后。這個現象的出現受歷史因素影響較大。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強調以農為本。在這種思想下,陸地是關注的重點,對海洋的關注是為陸地上的活動作補充。
近代以來雖然部分人的海洋意識有所改變與提高,在中小學教育上也進行了改革,但是受海洋文化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海洋教育方面受到的支持力度不高,還未有太大發展。
在普通中小學課程設置上,地理的教學幾乎是作為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唯一途徑,但中小學階段的地理通常是輔助學科,教學課時少,配備的師資力量不高,缺乏專業的海洋方面的人才。在有的地區更將地理學科排除在考試科目之外,人們對此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
另一方面,海洋教育在地理教材中的體現也零星可數,中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更偏重于“陸地上的地理”,更多地記述陸地上的自然與人文特征,學生學到的海洋知識十分有限,并且在內容上更加傾向于對海洋主權的重視與海洋資源的利用上,又因為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學生與海洋的接觸較少,也很難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或主動地去學習海洋知識。這種被動、單一、零散的學校海洋教育不利于中小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科學的海洋觀。
在學校教育之外,社會上對中小學教育階段的海洋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高,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表現:
(一)社會對于海洋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類似于今天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被精練概括、被熟知和廣泛認可的科學海洋觀。
(二)社會上對于海洋的重視度較低,沒有有關海洋的政策與法律出臺。
(三)由于地理因素,沿海和內陸在海洋觀的形成基礎上存在差異。對于非沿海地區的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說,“海洋”更多的是一種模糊的概念,感知海洋的途徑較少,缺乏有關海洋的實踐。
(四)在海洋觀的宣傳方面,社會組織與個人的參與度低,資源投入較少。與海洋有關的教學活動基地,如海洋博物館等建設較少;組織中小學生認識海洋、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海洋觀的機構團體較少;研究海洋的團體與學者較少,缺少有關海洋觀教育的科普讀物等。
二 我國中小學階段發展海洋教育的對策
(一)建設海洋教育社會體系
首先國家的政策支持是推行基礎教育階段海洋教育的重要保障。國家頒布的政策體現了國家對海洋教育的重視程度,如日本將“海洋”上升到法律和發展戰略層面,制定《海洋基本法》與《海洋基本計劃》,推進海洋教育觀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海洋教育開始受到政府的重視,一些沿海地區的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促進海洋觀教育的發展。但是也急需出臺一些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制定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方針,為促進我國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提供總的方向指導與明晰的實施建議。
其次要加大海洋教育的宣傳,以國家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為宣傳出發點,通過多種形式與途徑開展海洋觀教育的宣傳。
加大對海洋的宣傳。設立固定的“國家海洋教育宣傳日”,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調動多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和組織各種形式的海洋觀教育活動。通過在各地懸掛海洋宣傳標語和在大眾媒體上播放關于海洋的動畫短片或公益宣傳影片,潛移默化地讓公眾關注海洋、了解海洋,受到海洋觀教育。
由政府或社會組織整合當地海洋資源,平衡沿海與內陸海洋文化差異,投資建設全國范圍的海洋科技館、海洋博物館等設施場地,對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免費開放或優惠開放,征集、培養專業的志愿者進行講解,讓更多的中小學生走進海洋,在實踐中切身體會到海洋的魅力。
建立海洋觀教育的社會平臺。聯合高校、研究機構和出版社,出版海洋科普讀物,建立網上中小學海洋觀教育互動平臺,通過推送海洋相關知識與問答形式,讓中小學生了解更多與海洋相關的前沿研究,提高對海洋的興趣。出版社篩選出版更多海洋科普讀物與期刊,對青少年進行關于海洋的科普教育。
再者發展海洋觀教育離不開海洋人才的培養。現今我國已經有海洋大學專門培養海洋人才。如位于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組建了教學團隊,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海洋教育人才。為壯大海洋觀教育團隊,也要在一些綜合大學或師范類大學設立有關海洋學或海洋教育學的專業,加大海洋人才的培養,并積極將這些人才投入中小學海洋教育中,提高中小學海洋教育的質量。
(二)在學校教育中推進海洋觀教育發展
各地的中小學應該根據國家與地方政府為發展海洋教育出臺的教學目標與課程綱要等,在教學中明確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根據地方具體情況開展海洋教育課程。
一方面海洋觀教育可以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開設,國家可以組織相關人員集體編訂海洋觀教育的教材或由學校自行根據政策要求、地方和學生特點進行教材的選擇或自主編訂。在教材編訂時要積極發揮一線教師與專業海洋科學或海洋教育學人員的力量,注意教材編訂的層次性和階段性,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思維深度,如海南省三亞市九小從2012年開始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海洋文化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與研究》,編寫了海洋校本教材,開展了系列海洋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推進了該校海洋教育課程的實施。這樣的方式讓海洋觀教育由淺入深,學生形成了對海洋的深層認知,學校形成了科學的海洋觀教育。
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海洋觀教育融入普通基礎課程中,修訂原有教科書,將海洋意識融入其中,在文科角度,增加海洋歷史知識;或以綜合活動課的形式開展,學校聯合各種海洋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如青島市實驗小學與海洋大學、海軍博物館等單位結為友好實踐基地,將學生的海洋學習拓展到大自然與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聯合網上海洋觀教育平臺,讓學生獲取來自高校與研究機構對于海洋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掌握當今我國及世界的海洋問題。
結語 :
總之,中國近代以來的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較為緩慢, 現在我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海洋與海洋觀教育的發展。我國中小學海洋教育已開始起步發展,但是在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如海洋資源分配不均,沒有調動社會力量,缺乏專業的海洋人才等。
針對我國面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關于我國今后發展中小學海洋觀教育的意見與建議:以改革學校教育為主,招聘優質海洋人才培養任教,開設專門的海洋課程或增設海洋相關的綜合實踐課,選用或自主編訂科學的海洋教材等,在這基礎上輔之以社會力量,形成海洋觀教育的社會合力,以普及海洋知識,讓國民從小便接觸海洋。這一改變有利于科學全面的海洋觀的形成與發展,對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秦東興,王晶晶.日本中小學海洋教育評介[J].世界教育信息,2017(3).
[2]周鑫巖.中國海洋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3]賈月明,賈月亮,楊玲.我國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實施的不足與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
[4]葉龍.全球海洋教育的發展新路徑與趨勢——走向海洋文化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