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芬
摘 要:Scratch是一款采用“積木組合式”設計的兒童簡易編程語言。信息技術課程引入Scratch編程,實現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可以使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將所學所想通過編程加以實現,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Scratch;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問題解決、團隊協作、思維拓展等方面得到提升。
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面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它以形象直觀的積木式指令代替了枯燥又難懂的代碼指令,操作簡單且趣味性強,學生只需了解各指令名稱及意義,再將其拖動進行排列組合就可以實現個性思維的自由表達。因此,Scratch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發了一場新的教育變革。它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字化文化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Scratch”的核心理念“想象”“編程”“分享”更是符合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側重的提升信息素養的要求。
Scratch包含動作、控制、外觀、偵測、聲音、數字和邏輯運算、畫筆、變量這八大類指令模塊,把建模、控制、動畫、事件、邏輯運算等都包含在內,這八大類指令模塊采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分類,小學生更容易也能更輕松記住模塊的內容和作用,減少編程的難度。利用Scratch 軟件學生可以方便地進行各種數字作品的創作,而且它適合各類學生進行自由創作,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著重于角色塑造,喜歡音樂的學生可以進行電腦樂器模擬,喜歡游戲的學生可以設計自己的游戲,喜歡表演的學生可以設計情景劇動畫……在這個課程里,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喜歡的游戲、編創故事、進行藝術創作。
我們學校作為晉江市第一批Scratch重點示范校,積極開展Scratch趣味編程課程,并將其作為我們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校本課程。Scratch校本課程的前期主要是基本知識的傳授,在入門階段,采用范例進行教學:出示范例—引導分析—設計步驟—落實編程。在講授完一個知識點,會提供一個簡單的案例,與學生共同分析這個案例的腳本,并讓他們自主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將知識內化。幾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了解 Scratch的常用命令模塊后,教學過程就以活動項目的形式進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分析,找出角色完成動作需要的最重要的一兩條指令,模仿范例搭建腳本,最后驗證編程效果。運行中如果出現問題,就檢查腳本,尋找錯誤的地方,再加以改進。課程中發現學生的參與度很高,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學期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項目的創作,在不斷嘗試、實踐與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經驗、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我們安排了音樂制作、藝術設計、數學題計算以及游戲設計等活動項目。各種類型的活動項目將Scratch編程與音樂、美術、數學等學科整合在一起,例如角色的外形塑造將編程與美術學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編程數學計算公式可以將數學學科的知識進行鞏固,制作音樂作品則可以將音樂知識整合……
Scratch 之所以能做出各種動畫、互動式故事、游戲等,關鍵是其中有一個程序做支撐,也就是算法的思想和基本的程序結構。學生只有自己動手設計創作,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最后回歸觀眾,將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和諧統一地體現出來,以此來完成整個創作過程,才能真正地理解程序設計。在創作中,學生不斷地迸發出創意,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此過程中,創新也不斷地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產生、培養和內化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勁號角。Scratch 編程學習很好地滿足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能力培養的教學需求。教學中給學生留下探究與創新的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由易到難,由范例到開放式主題創作,鼓勵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認識八大模塊并應用于實際編程中,編程不斷融入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通過分享自己的成果,欣賞和學習他人的作品,在交流中改進自己的作品,在整個過程中初步領悟程序設計的思想,為中學學習深層次的編程知識打下基礎。“為創作而學”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建構可視化、可分享的作品,與知識建立關系,提供學生與知識對話的場景,提供人際互動的過程,在互動和模仿中,建構個人對于知識的理解。
Scratch課程的思想核心:創意、編程、分享。學生在編程中通過不斷增加新的挑戰,主動建構知識,在創作和快樂中持續提升信息素養,有助于培養未來創新型人才,對提升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與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澄潔.在創作和快樂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2]毛愛萍.Scratch教學的先行者[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