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謐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普及,電機對于社會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新時代,國家也加大了對于電機生產行業的投入,從而有效地促進電機行業的進步。總體上來看,其發展前景雖然較好,但是也無法從根本上避免出現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來實現電機生產的標準化,保證設備生產質量。本文結合現階段電機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總結了一些標準化舉措,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新工藝
一、電機生產質量化中的問題分析
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一方面與電機設備自身的生產息息相關,同時也與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系統與環節的安全性有著密切的關聯,并直接決定著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安全性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質量標準化要求下的電機生產工作當中,其需要以現階段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為基礎,制定生產流程,落實崗位責任,從而實現全部生產流程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在正常情況下,電機生產環節較多,并且工況復雜,因而質量標準化也有一定的難度。
電機生產需要對于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詳細的檢測,可以說任何一個零部件的質量問題都會導致工況失誤,在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安全事故,總結起來,我國的電機生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電機生產工藝并沒有與國際接軌
總結起來,我國現階段所應用的電機生產工藝在引進方面,并沒有將相應的技術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結合起來,是我國電機生產中的明顯缺陷。與其他電器相比起來,我國的電機生產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仍然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生產技術,因而在電機生產線上仍然以國外引進為主。但是這也就給電機技術質量的標準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同的企業都會結合自身的利益,依托于自身的經驗與客戶方的使用需要來建立起自己的標準,直接造成了泛用性差、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舉例來說,電機空載實驗方面就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而不同的企業所應用的標準也有所區別,很難判斷電機的質量與功能。
(二)企業自成檢測標準卻無國標行標輔助,嚴重缺乏精密度
雖然目前電機產業已經有《單相異步電動機技術條件》,但其內容不完善更新速度慢導致企業日益更新的電機生產無法與之適應。因此部分企業自成電機質量檢測標準。但這些標準也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復合工藝需求,無法適應整個行業的電機工藝需求這也使企業在分析電機數據時,嚴重缺乏精密度造成電機的質量問題。比如電機沖片毛刺大小不夠精密而使得翹曲度過大。
(三)操作人員未形成質量標準化意識
目前電機生產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許多基層操作人員將質量標準化看得太重忽略了生產管理而繁忙地應付每個月的電機安全質量檢查,導致電機安全質量標準化與生產力之間失去了平衡企業的效益下降。對此我們有必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完善電機生產的質量化標準。
二、完善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的舉措
結合前文所談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我國在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加以完善。在當前經濟形式下電機生產的質量標準化已經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全新的、與新工藝相適應的、與國際接軌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正呼之欲出。只有針對問題將方法落實貫徹落實才能真正實現電機生產的質量標準化。根據筆者日常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對上訴三個電機質皇標準化問題,可采取以下幾個舉措加以解決:
(一)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
隨著重工業與輕工業生產速度加快對電機的需求量也愈加增大。高質量的符合質量標準化的電機更是成為了客戶青睞的對象。這也要求電機產業迫切建立起一套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而且為了滿足國外引進新工藝的需求,這些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要盡可能與國際標準接軌。若電機產業能夠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對電機的進口與出口都有很大的幫助。最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客戶有效判定選購的電機的質量使電機最符合客戶的工況需求。比如將國內電機最大功率下的噪音最大不能超過124dB(A),而國際標準規定電機最大功率下的噪音最大不能超過113Db(A)??梢妵H標準比國內標準嚴格但卻更人性化,更符合工況實際需要。因而我國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過程中建立的各項標準應盡可能往國際標準靠攏。
(二)加快電機生產技術標準的靈活性與互換性
眾所周知科技是日益更新的。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快各零部件包括電機在內的生產力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在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存在問題中我們提到電機生產技術標準已經落后更新速度慢,已不適用于電機的實際發展。因而,當前電機生產行業需著重更新現有的電機生產技術標準使其與電機現實生產力相符合。而且為了滿足各項標準精確度需求相關部門可開設專門的座炎會或者技術會議,咨詢各方建議建立靈活性強、互換性強、可靠性高日使用壽命更持久的技術要求從而推動電機產業的精密化發展。
(三)狠抓人員素質,加強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培訓
電機生產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是操作人員。若操作人員對電機生產的質量標準化不明,那么也就無法將質量標準化貫徹落實到工作當中。因而在日常工作中基層單位主管要加強員工電機質量標準化意識培訓。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業務技能培訓平臺,強化操作人員對電機生產質量標準化內容的學習,增強其安全生產技術素質,進而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自己的生產行為,實現每個操作人員都能夠按照標準干活,有效地實現電機生產的質量標準化與生產力的有效融合。
三、總結
在前文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我國電機制造工藝也在不斷改進的過程當中,在未來,其也將會進一步走向普通化與大批量、柔性化發展?,F階段我國電機生產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呈現出了越來越強的自動化與集約化特點,在未來,電機設備的生產會向著規?;⒋笈糠较虬l展,因而結合現有的技術,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實現生產質量標準化已經勢在必行。本文針對地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一些可行的管理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康明,程永珍.水力發電機的標準化設計及其質量[J].品牌與標準化,2015(8).
[2]周國強.風力發電機塔架質量監造標準化模式探討[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13(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