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德 梅應丹
【摘要】美國的頁巖氣的開發利用,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對當地經濟,地區間人口流動和人力資本都具有影響。頁巖氣的開發利用短期對當地經濟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長期中效應不顯著。中國正在逐步發展頁巖氣,可從美國的經驗中得到啟示以應對勞動力市場發生的變化。具體為:平衡好地區生活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注重地區內勞動力的教育水平與職業技能的提升;提高地方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關鍵詞】頁巖氣;經濟增長;勞動力
前言
美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始于1821年,由Mitchell Energy公司打出第一口井。2000年以后 ,美國頁巖氣產量開始了大幅增長,頁巖氣行業快速發展。頁巖氣產量的增加改變了美國的天然氣結構,改善了美國的天然氣供給,更是改變了全球的天然氣市場。在這過程中,頁巖氣的繁榮不僅刺激了地區經濟的增長,而且帶動了地區內的就業增長。
美國頁巖氣開采的成功使得許多國家都開始重視起這一非常規天然氣。中國頁巖氣的儲量十分豐富,國家對頁巖氣的發展也很重視。根據《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中明確了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實現頁巖氣量300×108 m3。到2030年實現頁巖氣產量800×108~1000×108 m3。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頁巖氣的開發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經可以進行小范圍的商業開采,但是仍需謹慎發展。我們可以從美國的發展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美國頁巖氣發展的經濟影響與勞動市場變化
水力壓裂法等技術的革新推動了美國頁巖氣的繁榮,但是人們無法確定頁巖氣的開發對當地的經濟帶來的影響。頁巖氣生產對當地經濟的影響不僅關乎政策的制定。同時,油氣開采也會帶來有關生活質量、環境方面的長期負外部性。因此,分析頁巖氣開發可能會造成的經濟影響十分重要。
頁巖氣開發的經濟效應也會帶動就業。就業的變動情況不僅可以體現出地區經濟的增長狀況,而且會影響到該地區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本章將敘述美國頁巖氣開采對地區經濟的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一)頁巖氣與當地經濟
許多學者認為頁巖氣開采對當地經濟有積極影響。一類方法是使用投入產出模型。另一類研究則是雙重差分法。從研究內容看,頁巖氣開采會使得地區的就業、工資和工資收入以及家庭收入等有所增加。并且,增加與油氣行業有關的就業也會增加非油氣行業的就業。其中油氣開采縣的經濟效益更顯著。但是,這些積極影響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1980年到2011年,油氣開采對美國西部的經濟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短期內,當地的就業和收入因此增長,但是長期,隨著各縣專門從事油氣生產,這種效應就有所下降。
有時,擁有豐富的資源結果反而會使經濟低增長的現象被稱為“荷蘭病”,還被稱作“自然資源詛咒”。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存在著“資源祈福”效應,即有油氣資源的地區會帶動經濟發展。油氣的發展對地區經濟是好是壞始終難以下定論,我們能做的是將其引導至正確的方向。
(二)頁巖氣與地區間人口流動
人口流動與地區的就業增長息息相關,可以影響當地的經濟增長。能源開采會導致勞動力需求的突然增加,這會使得就業增長。能源繁榮所造成的勞動力需求往往不能被當地人口完全吸收,所以會有新工人涌入,使流動人口增加。
但是人口的增加往往具有延時性往往會滯后一到三年。因為油氣的開采往往在偏遠的地區,人們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獲得信息。能源繁榮的地區往往吸引年輕的男性,在澳大利亞,發展煤層氣的農村地區擁有大學學位和高級技術培訓的年輕人所占比例較高。
區域間(或內部)的人口流動對國民經濟的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會使得區域內勞動力市場重新調整。在美國,頁巖氣的開發帶來的勞動力需求沖擊可能會影響區域間的人口流動。然而,真正明確研究頁巖氣開發與區域間人口流動之間的關系的文獻很少。
總的來說,頁巖氣的發展也許會帶來勞動力需求的沖擊,吸引外來人口,增加地區流動人口。依據美國的經驗來看,頁巖氣開采更加吸引擁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而對于高教育水平的人吸引力不大。人口的流動具有延時性,人們在做遷移決定前,還會考慮除薪資以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地區環境,基礎設施狀況等。高水平人才則更加注重薪資以外的其他因素。因此,頁巖氣的開采也不能忽略環境問題。
(三)頁巖氣與地區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在促進當地經濟增長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工人的知識和他們的技能,被稱為“人力資本”,可以使生產力提高,會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本密集的城市往往生產效率更高,人力資本水平的增長也會使當地生產力提高。
頁巖氣的繁榮有多個發展階段,可能會吸引具有不同教育水平和技能的工人。通過分析頁巖氣發展會帶來的職業變化,可以發現,他們既有低技能的建筑工人和鉆井操作人員,也有高技能的管理職位的工作人員。其中增長明顯的是需要中級技能的工作。其中許多職業除高中文憑外,還要求工人接受職業和技術培訓,更加注重工人自身的能力與技能。
頁巖氣的開采開發會產生許多的就業機會,與頁巖氣有關行業的就業人員也會增加。不僅如此,一些關聯度不大的行業也會受此影響,增加就業。地區的人力資本也會發生變化,為了地區的長遠發展,我們要注重整體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
二、中國頁巖氣研究
中國的頁巖氣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國家也很重視頁巖氣的發展。但是仍存在著許多的困難和阻礙,例如,技術的突破、環境保護、水資源、勞資關系與制度問題等。美國頁巖氣的發展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技術研發階段和產量擴大階段,我國仍處于一階段,還需針對本國實際情況進行技術創新。過程中也要注意會導致的一些環境問題。盲目開發會使得環境負擔加大。
有人對中國能源開采及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過分析,結果表明:能源開采對經濟增長有正向關系。頁巖氣的開采也確實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從長期來看,作用是有限的。勞動力市場對于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頁巖氣的研究少有涉及到由頁巖氣開采所造成的勞動力市場變化。
三、中國頁巖氣開采的啟示
中國要發展頁巖氣,并實現地區經濟的長久性發展,本文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平衡好地區生活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人們通常都愿意在生活質量高、生活環境好的地方生活、工作。頁巖氣這類自然資源的開發,會伴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通常對于工作環境的要求往往更高,且頁巖氣的開采過程中吸引的更多是中等教育水平的工人,對擁有高教育水平的工人的吸引力不足,如果該地區的環境情況比較糟糕,那么該地區將無法留住人才。一個地區的人力資本可以決定一個地區今后的發展狀況,高技術人才的流失將會在某些程度上使得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嚴重的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因此,雖然短期內頁巖氣開發的地區經濟會提升較快,但是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開采導致的環境問題,同時提升地區內基礎設施水平,吸引并留住高水平的人才,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第二,注重地區內勞動力的教育水平與職業技能的提升。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頁巖氣的發展會帶來勞動力需求沖擊,本地的勞動力無法全部滿足,因此會導致地區間人口的遷移。根據美國的經驗,頁巖氣的繁榮對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力不大,地區整體的人力資本水平和教育程度不會因此有太多提高。當頁巖氣資源進入衰退期后,人力資本便會流失,當地的基礎教育情況更能決定今后的發展。因為,高的人力資本水平可以促進創新,提高生產力與經濟增長,所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也需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工人教育水平和技能的提升,不能因眼前的暫時利益而拋棄地區的長久性發展。可以利用經濟發展,加大對當地教育科研的投入,組織工人進行技能培訓,提升其自身能力,營造地區內科技創新氛圍。
第三,提高地方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頁巖氣雖然會短期提升地區經濟,但是也不能過度依賴,過度依賴頁巖氣,會造成當地經濟結構的單一化,甚至對當地原有行業形成擠出,這就會出現所謂的“資源詛咒”。當然,一個地區行業的發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其受到地域,地理等方面的限制。但是,卻可以因地制宜,使得發展多樣化。例如,頁巖氣繁榮地區為了持續發展可借助頁巖氣,來帶動上當地的旅游發展。或者通過頁巖氣帶來的經濟效應,宣傳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總之,不能因為頁巖氣的短時收益較高而忽視其他產業。
參考文獻:
[1]黃玉珍,黃金亮,葛春梅,等.技術進步是推動美國頁巖氣快速發展的關鍵[J].天然氣工業,2009(5):7-10.
[2]李建忠,李登華,董大忠,等.中美頁巖氣成藏條件、分布特征差異研究與啟示[J].中國工程科學,2012,14(6):56-63.
[3]Considine T,Watson M B A R,Entler P E R,et al.An emerging giant:Prospects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developing the Marcellus Shale natural gas play[J].2009.
[4]Keniston D,Allcott H.Dutch Disease or Agglomeration? The Local Economic Effects of Natural Resource Booms in Modern Americ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63(23):4825-4864.
[5]Brown J P.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shale in local economies:a resource blessing or curse?[J].Economic Review,2014,99:1-29.
[6]Lee J.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oil and gas extraction in Texas[J].Energy Policy,2015,87:60-71.
[7]Tsvetkova A,Partridge M D.Economics of modern energy boomtowns:Do oil and gas shocks differ from shocks in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J].Energy Economics,2016,59:81-95.
[8]Komarek T M.Labor market dynamics and the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boom:Evidence from the Marcellus region[J].Resource & Energy Economics,2016,45:1-17.
[9]Jacobsen G D,Parker D P.The Economic Aftermath of Resource Booms: Evidence from Boomtowns in the American West[J].Economic Journal,2016,126(593):1092-1128.
[10]Weber J G.A decade of natural gas development:The makings of a resource curse? [J].Resource & Energy Economics,2014,37(3):168-183.
[11] Measham T G,Fleming D A.Impacts of unconventional gas development on rural community declin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4,36:376-385.
[12]Winters J V.Human capital,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nd quality of life ☆[J].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2011,41(5):446-454.
[13]Yuan C,Huang R,Ries R J,et al.Shale-to-well energy use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of shale gas production in China[J].Applied Energy,2014,125(14):147-157.
[14]Wan Z,Huang T,Craig B.Barri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ale gas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84(1):818-823.
[15]Hu D,Xu S.Opportunity,challenges and policy choices for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J].Energy Policy,2013,60(5):21-26.
[16]Yang Y,Wang L,Fang Y,et al.Integrated value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76.
[17]Tian L,Wang Z,Krupnick A,et al.Stimulating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China:A comparison with the US experience[J].Energy Policy,2014,75:109-116.
[18]Krupnick A,Wang Z,Wang Y.Environmental risks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4,75:117-125.
[19]鄭征征,張杰.能源開采及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空間計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3(28):12-13.
[20]Han S,Zhang B,Wang X.Economic Impacts Analysis of Shale Gas Investment in China[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ries,2018:012125.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703166。
作者簡介:
陳家德(1996-),男,漢族,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
梅應丹(1988-),女,漢族,安徽宣城人,副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環境經濟學、能源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