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成
【摘要】隨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和快遞物流站點的完善,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農村電商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通過發展農村電商,使城鄉之間供應鏈和需求鏈雙向打通,打破我國原有的二元制經濟結構,使城市和鄉村融為統一的市場,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農村電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品牌建設滯后、農村快遞物流無人愿意經營等諸多問題。本文基于內蒙古涼城縣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了涼城縣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農村電商;涼城縣;對策思路
一、引言
截止2018年底,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38.4%;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受農村電商高速發展大環境的影響,涼城縣在農村電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規模較小的現狀還沒有改觀,本文針對涼城縣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二、涼城縣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一)涼城縣農牧業產業基礎
涼城縣在近5年內常年糧食產量都保持在25萬噸以上;肉類產量近5年都保持在2萬噸以上,是內蒙古自治區糧食和肉類生產輸出大縣。同時近年來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農畜產品品牌,例如“田也”雜糧、“海高”牧業、“鑫江”亞麻籽油、“蒙鵬”豆制品、“岱海秋紅”蘋果等產品受到了區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二)涼城縣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環境
2015年,涼城縣被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確定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家對涼城縣農村電商發展進行了專項資金支持,經過3年的建設和發展,全縣建成了72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并組建了專門的快遞下鄉企業進行農村地區的商品配送業務,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和農村物流體系。
(三)涼城縣農村電商數據分析
2018年,涼城縣網絡零售吸納就業人數489人,網絡零售額達到924.8萬元,其中農產品網上零售額為458萬元,農產品網上零售額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7%,距全國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數據說明,涼城縣農村電商正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增長的空間很大。
三、涼城縣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無統一的生產標準,消費者認可度低
由于我縣農產品90%以上都是由農民自主生產,生產過程缺乏有效地監管,所以大部分農產品都不能進行統一的生產和檢驗,更不能進行質量追溯,這樣就導致市場認可度低、品牌影響力弱,市場競爭力缺乏。
(二)農民電商意識薄弱,缺乏專業的電商人才
農民是農村電商的直接受益者和直接從業者,當前我縣農村居民主要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受經驗和文化程度的影響,對電商意識淡漠,更不可能直接從事電商所需的運營管理、數據分析、美工設計、網絡營銷等專業工作。同時農村地區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和差強人意的收入也不能夠吸引到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從事農村電商。
(三)農村物流是限制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
由于大部分農村快遞物流站點都位于偏遠地區,而且當下農民的線上購買力和農產品上行都處在較低的水平,所以農村快遞物流存在著距離商品集散中心遠、站點分布不集中、物流快遞業務少等問題,農村快遞物流企業面臨著做的越大、虧的越多的困境,這對農村快遞物流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是巨大的挑戰。
四、解決涼城縣農村電商存在問題的對策
目前,涼城縣農村電商存在著上述諸多問題,但電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趨勢卻是可以預見的,所以一定要堅持發展農村電商,在發展的同時集中力量解決上述問題。
(一)加快農產品商品化進程
積極引導我縣農牧業生產企業參加QS、SC認證,逐步建立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統一農產品標準。培育富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爭取對種植面積大、富有地方特色且質量優良的農產品盡快申請“三品一標”認證,為進入市場打好基礎。
(二)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
首先,個別已成熟的農產品品牌要繼續做好品牌建設,通過提升質量,加強管理,實施從種植到生產加工的全過程控制,生產優質的農產品,打造讓消費者放心的品牌。
其次通過政府引導,商會組織,企業參與的方式,創建并著力打造能體現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整合全縣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建設地方公共品牌,在打造公共品牌的同時也促使各行業、各企業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實現全縣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三)多渠道引進和培養電商專業人才,促進農村電商發展
一是要利用好農村基層組織和村集體經濟引進人才的機會,選拔具有電商知識且愿意扎根農村的優秀青年進入農村基層組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任職,由他們帶動村民發展農村電商。
二是成立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公司,由他們為生產企業、種養殖大戶、種養殖合作社、農民等提供農產品上線、網店代管、數據分析、美工設計、網絡營銷等服務并收取費用,這樣把專業的工作交由專業的人做,通過分工合作,使各自能揚長避短,減少市場風險,獲得經濟利益。
三是加強電子商務培訓,通過對農村電商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其掌握電子商務日常運用的知識和技術;對擁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進行創業指導,幫助其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激發農村電商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其逐步成長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四)改善農村物流快遞運營狀況,助力農村電商發展
一是制定合理地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協調郵政、大型快遞物流公司、農村快遞物流企業、鎮村級快遞物流站點等各方利益訴求,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保證農村快遞物流體系能持續運營。
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商品配送車輛進行快遞物流單件的配送,這樣就能使物流成本下降,也能使商品配送企業獲得額外的一部分收益。
三是合理安排配送時間及配送路線,并將配送地點進行適當的集中,減從而少運輸成本,維持農村地區物流快遞配送業務。
參考文獻:
[1]第三章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R].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25-34.
[2]第二部分 統計資料[J].涼城縣統計年鑒(2017年):102-103.
[3]王玉.遼寧省農村電子商務商務發展問題探究[J].網絡商務(信息版),2018(8):237.
[4]李銀秀.陜西農村電商發展探析[J].經濟觀察,201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