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櫓
(河南省輕工業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6)
在辦學實踐中,河南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進行。
一是實施“訂單培養”。現在很多學校都和企業進行“人才定制”也就是訂單式培養。訂單培養的內容及課程設置,除校企相結合之外,根據企業崗位設置,對接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標準,設立適合崗位需求,能夠滿足崗位理論和實操標準的“訂單培養”課程體系,使學生所學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教學有依據,人才培養有方向。同時學校按照企業的要求,針對性的招生、設置專業和課程,用工單位全程參與“人才定制”同時,還采取“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在校學習一段時間,就要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然后再到學校進行知識的補充。打破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固化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學生頂崗實習制度,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解決了學生就業問題。2012年以來,河南職教集團成員學校共設立“訂單培養”冠名班 188 個,累計招收學生 1.82 萬人。將職業資格證書引入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與真實崗位模擬的實習基地。注重實際職業能力的考核及就業指導,重視進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
二是“行指委”的參與。 2013年,河南省成立了首批9個河南省行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行指委”參與學校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的制定、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評估教學效果?!靶兄肝痹诖龠M專業與行業的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從而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在廣大職業學校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
三是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通過在校教師下企業實踐、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我校會定期派遣教師到企業實踐,通過到企業實地培訓,學校教師有一學期的時間到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生產實踐,我校下企業的教師都成為了技能教師骨干。我省遴選了一批優秀企業和高等學校共建一批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培養、培訓基地,如我校與洛陽牡丹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加工制造類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雙師型培訓基地,企業和校方共同制定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方式等,從2015年開始我校不斷安排各個職業院校教師參與暑期雙師型培訓,課程對接崗位、職業標準,培訓后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如:每年在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舉辦的“全省文化藝術類工藝美術專業雙師型教師培訓”項目,通過到鈞瓷加工廠、開封汴繡廠實地的實踐教學,體會崗位職責、加強實操技能、對接崗位工作流程和標準,有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引入使教師所有真正對接職業標準,達到雙師型教師的基本要求。預計到2020年,全省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達到70%以上,”雙師型“教師隊伍迅速擴大。將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核心、骨干作用,這一舉措為建設更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做出積極貢獻。
四是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職業資格證書引入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模式下,目前我國已通過了“校企共建、校校聯建、引資援建、產業化輻射、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方式,我們創建的實訓基地也不單單只是一個模擬的實驗室,它應能夠滿足都方面的培訓需求還有具有一定的生產和科研能力。建立一個這樣的實訓基地,只依靠政府和學校,勢必給學校很大經濟壓力。同時學校不具備生產經驗不能跟上市場發展需要,合作企業出資幫助學校建設實驗實訓基地,或者提供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生產技術,學生在實訓基地給企業帶來生產價值,還為企業儲備人才,同時也是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考場,這也是一個“雙贏”。
五是校企合作共編教材。河南省政府提出促進校企雙方“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精神。校企合作共編教材,才能編寫出適應企業需要又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教材。并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內容引入教材。2015年我校與漯河銀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技能鑒定造紙工、產品檢驗工兩個工種的培訓項目,期間按其職業資格標準及技能鑒定兩個工種的理論和實操考核標準,校企共編《造紙工》
、《產品檢驗工》兩本教材,方便企業學員學習和培訓,經考核拿證率達到了98%。職業資格證書的引入為校企共編教材提供了實際的依據和人才培養的標準。
職業資格證書在河南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工學結合”形式。所謂工學結合,就是把學生在校學習和到生產崗位工作兩個過程交替進行。這種形式是學校根據教學計劃和企業的需求,打破傳統的時間安排,將原來的兩個學期重新分成三個學期,其中兩個學期進行理論學習,一個學期到企業頂崗實習,實現企業生產實踐與學校理論學習相互交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形式。具體方法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學期先到企業參觀學習,企業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和專業介紹,同時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實際感受第二、第四和第五學期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簡單的實操,第三個學期再到企業頂崗實習,并完成職業資格考試,第六學期在企業邊工作邊撰寫畢業設計。學校在保證理論知識夠用的基礎上,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職業資格證書的滲入幫助校企進行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標準化設置以及崗位標準的對接。這種形式更突出實踐與學習的緊密結合,一般來說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實訓的時間相對較長。這種形式對于技術性要求較高、學生需要通過較長時間實習才能掌握生產實踐技術的專業比較適合。但該形式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理論學習與頂崗實習交替進行,知識順序有可能被中斷打亂,課程難以組織。
二是頂崗實習形式。頂崗實習強調的是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后到用人單位進行至少半年的實習,并獲取正式的具體工作崗位,同正式員工一起承擔一線崗位職責的合作形式。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以及企業委派指導教師的指導,同時也接受學校老師的指導。企業負責按照職業標準要求和管理學生,并向學校及時反饋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負責根據企業的要求和實際改進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即企業與學校共同保障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蘇州部分高職院校接受抽樣調查后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明,頂崗實習對學生的專業發展、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和學業進步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對個人成長的改善效果最為顯著,而對與知識有關的學業進步改善作用最弱。河南省信息咨詢職教集團與多家企業合作,實行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形式,組織了多名學生頂崗實習。
三是建立職教集團形式。職教集團是一個由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學校、相關企事業單位組成,以龍頭企業或高水平院校為核心,以契約或資產為聯結紐帶組成的不具法人資格的辦學聯合體。一般由職業院校、企業、行業組織和研究機構等組成。由職教集團制定職業資格考試的范圍和內容。職教集團的成立有助于資源整合,有助于學校與企業進行長久的、深度的、優質的合作。職教集團都要制定學生到集團內企業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河南省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實踐探索,2013年以來,全省各類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到90多個,其中,經省教育廳批復成立的省級職教集團共有19個,有成員單位770個,包括294個成員學校,89個行業協會,361個企業單位、26個科研院所。河南省初步形成了以專業、行業為紐帶,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校企合作行業型職教集團,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例如河南化工職教集團積極開展訂單培養,服務企業發展,通過多種訂單培養方式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21家企業聯合成立冠名班65個,聯合招收學生2200多名,實現了畢業生技能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實現了“學生畢業有工作、企業發展有人才、學校辦學有生源”的多贏目標。
針對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從互動階段逐步發展到融合階段的過程,建議分三個層次實現融合。第一個層次,實現雙證書制度。畢業生可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第二個層次,畢業證書能夠同時具有資格證書的作用。第三個層次,通過學分實現資格證書、工作經歷、工作經驗與學習經歷的相互承認和轉化。
我校1989年建立技能鑒定站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職業資格證書在學校的認知度以及考取率一直都是很高的。職業資格證書需要對接企業崗位、工種,以國家職業標準創新學校辦學模式、改革學校課程、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職業資格證書的滲入對于我?!肮W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主要是結合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應用,對訂單培養模式采取退出形式多樣化的辦學方式,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進而促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規模化發展。比如我校的傳統優勢專業釀酒專業和造紙專業就是通過和洛陽杜康控股有限公司和漯河銀鴿實業集團公司等簽訂員工專業技能培訓協議,同時企業也成為了學校的培訓基地,技能鑒定考核、培訓基地。我校的實訓大樓里就有多家企業入駐,如我校的紙漿造紙專業,近年來學校先后派出10批50余人次專業教師到駐馬店白云職業、濮陽龍豐紙業、南陽內鄉仙鶴紙業、許昌一林紙業等合作企業進行學習、培訓,參與生產實踐,并結合技能鑒定站完善培訓標準、設置培訓課程。
2006年2月經河南省教育廳批準,依托我校組建了河南省輕工職業教育集團。由集團內科研、企業和學校聯合派員組成專業課程設置委員會,對接職業資格證書的職業標準,根據行業、企業培養人才規格的需要,設定專業標準,制定教學計劃、自主開發課程、選用適用教材、設置技能要求、開展“訂單教育”及人才培訓服務。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使學生畢業時能達到持證上崗,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紀律、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輕工專業素養的高、中級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實用人才提供了保障。建立起與河南省輕工行業的產業結構、知識技能結構、產品結構和人員結構發展相適應的、與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并以行業為紐帶的輕工職業人才培養體系,使集團內部的學校與科研部門、企業的關系更加緊密,適應性更強,服務功能更優,使輕工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相輔相成。
職業類學校的學生,就業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學生往往成績和各項素質不高,學生希望能夠通過職業教育獲得一技之長,得到一個好工作,所以職業類學校的就業決定學校的出路。加強工學結合最終也要體現在就業上。在我校的發展階段,保證學生實習就業工作的全面落實,通過結合詳細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從根本上使得學生就業實習工作程序逐漸規范,尤其是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就業的根本保障,雙證書畢業的相關規定的實施,企業相關崗位對持證上崗的要求,職業標準在課程體系中的滲入,推動學生的就業和實習。
我校在課程建設工作階段,根據職教集團制定的職業資格證的考試范圍和內容不斷優化行業工作的多種課程標準體系,在行業標準的課程體系應用下,結合職業標準的課程教學內容結構,充分發揮職業能力本位方案。制定較為完整的專業性培養方案。雙證書制度的推行,需要結合職業能力的有效分解和分析,不僅僅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同時也要結合較為完整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綜合性培養。
對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和應用,主要是結合人才培養的多種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綜合提高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做好學校的規?;l展。教育部關于教育改革創新的發展,通過做好教育育人以及教產結合的一種合作應用,促進工學結合和校企一體化的發展,實現教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做好課程教材和相關職業標準的應用。學校學歷證書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轉換以及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并重等措施。對于我校的發展,關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主要是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過程,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同樣也帶給我校多方面的影響,具體體現如下: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引入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教育過程,結合學生實訓基地建設發展,做好專業實訓的基地建設。這種實訓項目基地的建設過程,盡可能的注入大量資金。通過結合我校的相關專業設置過程,完善工學結合模式特征。不僅僅解決了建設實訓基地資金周轉的相關問題,同時在學生在校實習以及實訓過程,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性知識應用,使得學生企業之間聯系逐漸加強,加快了企業教研成果研究進程。使學生在拿到雙證的基礎上職業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建立多維的、體現國家、行業、企業三位一體的職業資格證書框架體系;建立一體化管理機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管理委員會;建立體現多部門協調的監督機構;建立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認可制度;建議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在勞動、人事、工資制度方面采取等值、等價的辦法。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沒有職業資格證書就不能合法地就業。職業證書的標準要采取動態更新的機制與經濟結構標準相適應,不斷擴展、更新、完善。完善培訓考核鑒定機制,把學校教育的內容滲透到證書的培訓中去等。第二、改革職業教育制度。包括投資體制的改革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學校學歷證書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轉換以及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并重等。
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而言,通過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銜接到相融合的培養培訓模式,用市場企業需求驅動專業設置,培養目標采用訂單式,適銷對路。從根本上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在我校的機電專業推行這種模式時,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企業,從根本上實現對口性的就業保障。校企合作施工過程,全面了解企業的實習單位,充分的融合企業文化,企業環境的發展階段,更好的了解就業形勢,不僅僅將就業欲望增加,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就業的信心。關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結合學生自己的發展規劃,并促進學生的規?;蜆I和發展。在施工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過程,使得學生的薪金標準逐漸提高,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促進學生就業的同時,同樣也有助于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
從各行各業中職業資格證書的設立必要性,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才培養應對接企業崗位,有效的利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讓職業資格證書的引入能夠更好地規范校企共建、校企共教,為培養出真正符合企業崗位、市場需求的人才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