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數學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思想方法向一切領域滲透,數學的應用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這是把數學教育轉到提高學生素質教育軌道的一個重要措施。所以,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去“經歷過程”,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幫助學生積里更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在實踐和綜合應用活動中,問題是關鍵,對于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問題環(huán)境,我們覺的問題情境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同時問題是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學生要以體驗到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建立運用數學的自信心。
以《比例尺》為例,首先創(chuàng)設了“最受歡迎的旅游度假黃金線”的活動引入情境,學生比較喜歡,也比較感興趣。“五一”假期是旅游的好季節(jié),請同學們采訪一下你身邊的小伙伴:你準備去北京哪個著名景點旅游,你能把相關路線畫在圖紙上嗎?以這個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識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過程中重要的是學生了解了有關地圖的一些常識,最后提出了“比例尺”這樣一個問題,看似非數學問題,實質上是“兩地路程之間的距離”的數學問題,而這個問題通過學生努力又綜合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具有一定綜合性的和挑戰(zhàn)性。
(二)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導入新課,能發(fā)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在教比例尺一課時,安排以激情導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用學生熟悉的風景點,進一步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如由老師的一次旅游引出問題,同時情景化的導入新課:師:現在老師也想去北京旅游,我這有一幅北京旅游景點平面圖,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我想知道從石花洞到十渡風景區(qū)的實際距離,誰能幫老師計算出來呢?
生:同學們紛紛議論自己的見解。
師:知道了一幅圖的比例尺,我們可以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或者根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在這部分環(huán)節(jié)中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因此為能體現比例尺的應用,我安排以激情導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借助風景點,進一步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才會深刻地理解,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僅僅靠看書本、聽講解是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生要親身體驗、參與到每個環(huán)節(jié)。實踐中感到,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對有些孩子比較陌生,就會降低用數學的能力。我們采取的策略就是課前讓學生去收集有關信息,使學生由陌生變得熟悉。比如:一些旅游景點的地圖、生活中應用比例尺的圖例 、圖紙等信息,讓學生做收集,收集也是了解熟悉的過程,學習的興趣就濃了,對知識的理解就容易了。
我們學得收集信息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能力的鍛煉,拓寬了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不僅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融會,又使數學教學以單一的課程教學走向多學科多功能的整合,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的途徑有許多許多,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只有多用,才能有效的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意識。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效益不在教師而在學生。打造有效課堂則成為有效教學的關鍵。而現行有些數學課堂之所以效率不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數學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激活,特別是對例題和習題沒有進行必要的拓展。比如教學《比例尺》,教師以練習為紐帶,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情感體驗,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當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補充和拓展。
體驗操作也是深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最好方式,對知識的理解內化起著重要作用。本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著眼于以學生為本位,努力提供生活數學信息,使學生感受數學應用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真正實現“人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使之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努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學生自然就可以用體驗到的規(guī)律去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自然而然增加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表現,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得長方形操場,畫出操場的平面圖。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學校操場的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并且提供給學生一個學習資料,讓學生自己親自感受到畫圖的標準,在匯報交流時,恰當的傳授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應用,在觀察、探討比例尺的各種表現形式時,始終以地圖、圖紙為依據,在形象感知中總結比例尺的應用,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構成了學習活動兩部分。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能力,光靠課堂教學還是不夠的,還要向課外延伸。所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知識的意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要明確立足于學生學習、生活體驗的總的教學方向,那些只會做題而不能把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的學生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