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爽
(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一中學,吉林 長春 130322)
面對諸多困惑,查閱文獻,發現現在的一些文獻涉及到厭學的多,專論厭學化學的少;對城市孩子厭學化學談得多,關注農村孩子(那可是大多數啊)的少;重理論的多,重實際運作的少。
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知識體系是能力體系的基礎,只有通過知識體系的作用,才能使能力結構更加完善,更有效地發揮其功能。
如果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就不可能具有較高的能力水平。就初三化學學科而言,所需要掌握的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技能、元素和化合物知識多而雜,如果學生頭腦中裝滿了零碎而雜亂的化學知識,沒有將已學的化學知識納入新學得的知識體系中去,就無法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的知識和新的知識建立實質性的聯系,也就不能將所學化學知識網絡化和系統化,當然也就不能形成合理的化學知識結構。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時,常常會把自己習慣了的思維方式運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去。一旦問題情境發生了改變,學生原有的思維方式往往會阻礙新問題的解決。
學生學習化學的成效不僅需要智力因素的參與,也需要動機、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一般來說,實驗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生來說都很感興趣,但只是低層次的感知興趣和操作興趣,而低層次的興趣會讓學生容易得到滿足,保持的時間不長久,學生就難以形成較為穩定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也就由主動轉為被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可能得到持久和發展,從而降低學習效率。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推行,中學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不能忽視另外一個問題:在部分中學生中,尤其是成績中下等學生中存在較嚴重的厭學現象。厭學是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理現象,其特點是學生學習動機消退或對學習產生逆反。它不是一種生物的或人格的特征,而是由于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外源性因素,施于孩子們的教育影響及對他們的期望偏離了孩子們身心發展的自然軌跡所引起的病理現象。導致中學生產生厭學現象的發生不是簡單某個或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且一旦形成厭學,各種因素就會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防治厭學,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因此,單靠學校育人是不夠的。要樹立大教育的理念,以學校為主,積極爭取家庭和社會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良好的大育人網絡。
近些年來,國家已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希望工程”、“愛心行動”,使包括中學生在內的許多青少年得到應有的保護和關愛。從中央到地方,不定期統一清理整頓存在安全隱患、危害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網吧等娛樂場所的行動更是深得人心。社會傳媒理性報道的比重也在逐漸增大。我相信,只要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學生厭學現象就會逐步得到遏制。厭學化學的現象也會逐漸減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培養和教育孩子的第一陣地。我們要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要明確: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既是自家的也是國家的,孩子更是他自己的。對于家長來說,應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識。除了對子女要有合理的教養方式,還要對子女的成長有一個理性的期待,做為父母應能準確把握子女的性向(對某種職業活動的特殊潛在能力)和興趣,使孩子能在自己能力所及、興趣所在的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把某種教育層次做為惟一目標。針對學生厭學情況,建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習班,加強家校聯系,加強家家聯系,取長補短。家長與教師共同分析學生厭學原因,共同商討解決辦法,達成共識。針對家庭因素,如:家庭不和、經濟困難、教育方法不當等,要求家長必須一切以子女的教育為重,為子女的成長進一步犧牲自身利益,并且努力提高自身修養。
另外,要使家長認識到與孩子互相溝通的重要性。無論多忙,也要及時安排時間和空間與孩子交流談心,以促進互相溝通。能溝通就能互相理解。家長能理解子女的煩惱,子女能理解家長的難處。這樣,子女就能多一份自覺,減少一些厭學情緒。再者,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完全屏蔽或過分渲染自己在社會中遭遇到的困難、失敗及艱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我們讓孩子看到的只有歡樂、成功。那么當他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喪失進取的勇氣;如果我們讓孩子看到的只有痛苦和悲傷,那他們就會憤世嫉俗而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或者遭遇挫折而過早凋謝。
學生要克服厭學情緒,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方面應從發展學生智力入手,使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操作力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興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告訴學生記憶規律,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以及和遺忘作斗爭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操作能力,即動手能力。操作能力是人的智能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借,是變革世界的智力要素,特別是化學學科需要培養的主要能力之一學生學習智力的提高,學習中障礙減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必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另一方面,根據中學生心理特點,在影響學習成績的眾多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還有不容忽視的其他非智力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影響更大。
當然,引起厭學的因素及矯治策略遠不止上述這些。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孩子們的厭學主要是外源性因素造成的,只有對此加以分析并矯正,才能減少或杜絕厭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