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同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國學:研究我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學問。包括哲學、史學、文學、考古學、中醫學、語言文字學等方面。——《現代漢語規范詞典》
國學:猶言國故,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辭海》
狹義的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廣義的國學指的是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數術、醫學、星相、建筑等。
單純的說國學,乃獨指經、史、子、集部的語言文字經典訓詁學問。
中華國學宗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句話:國學就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中華學術文化,就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就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立國建國的學問,通常也叫做中國歷史傳統文化。
“四書五經”,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
《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史記》、《戰國策》、《國語》、《楚辭》、《三字經》、《弟子規》等等。
國學起始于伏羲,興盛于黃帝,經夏、商、周三代的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這就是諸子百家的學說,其中儒家、道家是最高的代表。
東漢時,佛學傳到中國,儒、道、佛三家經過碰撞,到唐、宋時期實現了融合統一,是國學的一次大發展。但是,國學發展的道路也是曲折的。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一次嚴重的毀滅;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一次很大的挫傷;
新文化運動的“全盤西化”和“打倒孔家店”,是一次否定;
十年“文化大革命”掀起了“破四舊”、“全民批孔”的運動,使國學又一次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對國學的學習難以為繼。
20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國學”復起至今。
國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
現在,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學將會獲得它的新生和發展。國學已經進入了它的春天。
第一,當今的世情。精神文明的發展落后于物質文明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們的思想道德出現了問題。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這些惡性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這就是國情。
第二,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物質文化達到一定程度后,人們便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升華自己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身,以獲得精神上的解脫和享受。于是,也便向國學汲取營養。
第三,是由國學的特質所決定的。
貴生: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生生不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此,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尊道:尊天道、尊地道、尊人道,天道、地道、人道合一,天人合一,回歸自然,人和自然渾然一體。這是人的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它適宜人的處事生存。
尚和:和氣、和合,中合,和諧,和平,和為貴。
悠久、博大:五千年的豐厚文化,是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第四,偉大的民族,應有偉大的民族文化。國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根本上說是中華民族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需要。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2013年11月26日)
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
從小處看,升華個人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自己獲得精神解放,生活得更加快樂幸福,走向輝煌的人生。
從大處看,是為了促進和保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于社會和諧安定、民族團結,世界和平。
(一)突出思想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關注人文性以人為本,愛大眾、講和諧、獻愛心,提高人文素質。
(三)體現系統性內容全面而系統。
(四)注重實踐性理論聯系實際。
(五)富有創新性“古為今用”、“活學活用”,對父母要孝順,對家庭要負責,對工作要敬業,對人民要關心,對祖國要忠誠,對天地要敬畏。
態度:師古而不泥古,師古而不復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偽存真、不斷創新。
方法:研讀國學經典,行走在古今中外的智者之間,直接與智者進行心靈對話,做情感交流,進而省視自我內心,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全面發展。
愿我們共同學習,“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讀國學經典,傳中華文化,做時代先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造福人類萬代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