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6)
在中國航發東安,人才可以分為很多種,但從技能和工作性質上來說,一般分為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是公司的支撐人員,公司各種產品的質量、性能,在市場和用戶的變現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他們。技能人才是公司一線的操作者,產品全部出自他們手中,是公司發展的基石。管理人才不論是人事,還是行政,或是財務等等,都是公司發展的潤滑劑,負責公司整體的協調與規劃,掌控著公司發展的動向,是企業的舵手。近年來,公司年輕職工數量日益增加,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青年職工、青年人才的成長一直以來都是公司團委著重關注的一項,而作為公司青年人才成長的領路人,團工作的相關部門和人員身上的責任極其重大。
團與青年,一直以來都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何讓所有青年成為人才,如何讓所有青年都能夠出彩,是團的青工工作的核心。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時就指出:青年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創造能量和活力。要充分認識青年的特性,根據他們的特性來進行培養和拓展,否則就會落后于青年。團組織幫助青年成才后,青年們才會心向團組織,對團組織工作的開展也是一種提升。團組織也要善于關愛人才、發現人才,尤其是那些有才華的青年的培養和教育工作。因為這些青年的優秀性和代表性,使得他們在青年中有號召力、有影響力,把他們的培養工作做好,可以進一步促進對其他青年職工的培養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層團組織工作的核心是青年,現如今,正值青年的基本是80、90后,他們大多數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力求實現自身價值。有的人說,這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個性,蘊藏著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從前,我們總說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現如今的趨勢是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更要突出個性,突出能力。例如,在生產一線車間,我們可以開辟更多的供職工展現個人才華的平臺,讓他們可以在不同平臺展現出不同的特質。“五小”、“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年志愿服務”等各個平臺,都是公司團委為我們基層單位提供的優秀培養方法。在基層單位,有一線工人、有技術人員、有管理人員,他們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所受教育都不同,在開展團工作時,一定要防止青年員工出現“職業貴賤”的心里。在青年職工中總會出現類似“職業貴賤”的情況,一線工人認為自己和技術人員相比學歷水平低,只要把班組長安排的工作干完了就行了,至于一些工作方面的創新改進,那是學歷高的技術人員所負責的,與自己無關。而實際情況是一線工人才是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人,并且如果不在創新創效這種平臺上有成績,就相當于關閉了他們成才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人。
僅僅有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還是不夠,打鐵還需自身硬,讓青年具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才是其成才的根本。青年職工剛剛從大學畢業,初進單位避免不了茫然失措,對所做的工作不熟悉,從前所學的知識不能為自己所用,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一個本有一身本領的年輕人失去對投身工作崗位努力奮斗的激情。針對這種情況,基層團組織要增強對青年職工的教育培訓力度,讓青年職工對公司、車間、崗位有一定的理解,增強其工作能力,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幫助其度過角色轉變期。主要方法如下:
對青年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拓展人才培訓渠道,滿足各個專業人才的繼續學習需要,為開發員工潛能、實現公司的發展目標提供支撐。
圍繞創新能力建設,根據本單位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各類人才的能力建設標準,加大培訓力度。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類別員工的培訓需求,以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和崗位勝任能力為目標,按人員層次設計培訓內容,分層次、分裂別、重點突出地設置培訓課程。
有計劃地開展后續學歷教育,優化員工對隊伍文化結構。加強技能開發培訓與鑒定工作,制定分階段開發培養計劃,分批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優化員工隊伍技術等級結構。經常性地開展員工業務技術比武活動。
人才的激勵工作也是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完善基層單位職工培養的各項制度,形成“正激勵”效果。為各類職工的職業生涯通道進行設計,有效支撐其職位晉升。用工資待遇和職稱職位來讓青年職工沒有對生活的后顧之憂,讓成才之路沒有阻力,青年職工可以全身心的發揮自己的才華。
在培養青年人才的工作中,要注意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杜絕人才培養和實際工作的脫節。現在許多單位的培訓工作都是隔靴搔癢。由于他們的人才培養實踐缺乏必備的要素,僅僅是做了一些培訓而已,這些學習內容能夠有一些作用,既便如此,也只能帶來一些啟發,靠個人吸收轉化,并應用到工作中的效果往往很有限。這樣的培訓與實際工作往往是兩層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時幫助員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并傳授經驗、教會方法,培養其適應企業的“專有能力”。這當中有兩個個性化:一個是企業個性化,針對企業所在行業特點、企業自身情況設計培養方法和內容;二是人員個性化,全面了解個體特點,結合其實際工作,量身定制培養方案。因此,人才培養應該“接地氣”,直接與工作相結合。
總之,著力于青年人才的培養,是基層團組織工作的重點,尋找正確的方法會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一代青年人才更快的成長起來是事業發展的關鍵,十年樹人,百年樹木,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