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君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汝州市供電公司,河南 汝州 467500)
經濟下行激化勞資矛盾。而勞資沖突的根源都因為企業工會不能有效履行維護工人權益的職能,工會“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為此,加強企業基層工會,發揮工會在建設和諧勞動關系中的重要作用。但中國企業基層工會代表性不強、受制于企業行政方,法定的職能與實踐履行的職能存在差異。
工會實踐指的是工會職能的履行情況。一般來說,法律規定工會有哪些職能,工會就履行這些職能。歐美企業工會是勞動者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獲取與雇主進行平等談判的力量而組成的集體組織,目的主要在于簽訂企業集體合同,以改善自身工作條件。因此,西方工會的主要職能是集體談判,組織工人維護集體權利,具體職能為:服務、代表、調節(包括集體談判)、參與公共管理等職能,其工會實踐就是履行這些職能。因此,工會實踐與工會職能不存在脫節問題。國內關于工會職能的研究多數從定性分析上對企業工會職能進行探討,大致分為三職能、四職能以及多職能說。三職能即服務、教育和參與;四職能即維權、建設、參與和教育;多職能包括五維度、六維度,內容基本圍繞四職能進一步展開衍生。中國工會在集體談判上的作用很弱,對企業績效和解決工資不平等的影響也較弱,一般只能發揮福利職能。中國的勞動關系正在發生改變,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代表工人干預勞資糾紛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工會已經在想方設法維護工人的利益。在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體制的轉變中,企業勞動關系產生了巨大改變,但企業工會嚴重滯后于這一改革,仍主要承擔維護企業生產的建設職能,職工維權的作用滯后,工會更多地發揮著職工聯誼作用,偶爾有一些協調勞資關系的作用,而代表并維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則較弱。這種多重角色間的矛盾可能會給工會履行職能帶來不利影響;正因為工會不能履行其應有的職能,在市場化和私有化的進程中,工會正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排斥。對工會最重要的職能——集體談判的履行情況,大多數學者持悲觀觀點。認為中國工會承擔的“傳輸帶”角色,主要有兩個職能,一是幫助企業完成生產任務,二是幫助工人解決困境,并不存在任何集體談判或作為工人權利保護者的概念。也有學者提出,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和諧勞動關系”的提出,中國工會已經發生一些重大轉變,并非只是承擔黨和政府“傳輸帶”的角色,還積極地參與大量活動,如代表其成員與管理層進行集體協商、接受員工投訴、調解勞動糾紛以及向員工提供各種服務和福利等。中國的勞動關系正在發生改變,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代表工人干預勞資糾紛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工會已經在想方設法維護工人的利益。
勞動關系氣氛是組織成員對企業勞動關系狀態的感知,是組織內部所特有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勞動關系的質量。勞動關系氣氛是知覺性而非客觀的。勞動關系氣氛主體通常包括管理者、工會和勞動者,但中國工會在多重身份以及“弱工會”的狀態下,國內學者多從管理者與員工的角度去研究勞動關系氣氛。工會可以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保護勞動者利益,從而促進勞動關系氣氛的積極轉變。企業的參與式管理提高員工的組織公平感,進而對和諧勞動關系氣氛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工會的實踐行為如關懷和幫扶可以提高勞動者滿意度,利于勞動關系氣氛的改善。可見,企業工會維護職工權益、服務職工等實踐是有利于職工對勞動關系氣氛的積極評價。但是,中國企業工會具有雙重職能:既要保障勞動者權益,又要幫助企業完成生產任務、教育職工支持企業。因此,與西方對抗性的工會不同,我國企業工會與企業管理者(或資方)更可能結成合作關系。中國的基層工會大多數是以企業為單位成立的,因此,成立了工會的企業就是工會化的組織。企業工會有助于協調處理勞資糾紛,防止勞資矛盾升級,幫助企業勞動關系走向和諧。工會化程度加深與勞動爭議數量上升有一定的關聯,因為在工會代表的幫助下,職工維權變得更加容易。由此推導,工會化的組織,職工權益得到較好保護,勞動關系氣氛要好于非工會化組織。
(1)工會實踐主要包括維權實踐、參與實踐、教育及服務實踐三個維度。總體而言,工會職責履行情況較差,維權職能履行最糟;其次是參與職能;再次是教育和服務,企業工會還是較多地為企業服務同時為職工做一些幫扶服務。(2)不同企業的工會實踐存在顯著差異。處于東、中部地區的大規模國企的工會在工會實踐各維度方面明顯優于其他企業。(3)工會化以及工會實踐都有利于改善企業的勞動關系氣氛。工會實踐狀況越好,企業越容易形成積極的勞動關系氣氛,消除消極勞動關系氣氛;企業工會實踐越差,越容易形成消極勞動關系氣氛。(4)工會實踐的不同方面對勞動關系氣氛的影響有明顯差異。工會教育及服務職能對積極勞動關系氣氛產生的作用最大,工會維權則對消極勞動關系氣氛產生的作用最大。也就是說,工會教育和服務職能的履行,有利于企業員工對勞動關系氣氛積極評價。這與中國企業工會大多數處于維護企業生產,教育和服務職能最強的現實相符合。但一旦發生勞資沖突,工會不作為,不為員工代言,將迅速使員工產生不信任,進而對勞動關系氣氛作消極評價。
綜上所述,在企業建立積極的勞動關系氣氛,將勞資沖突消除在萌芽狀態中,這是中國協調勞動關系的微觀基礎。因此,企業工會首先要建立健全組織,使之獨立于資方,成為真正的工人代表組織;其次,工會要加大維權職能,開展實質性的勞資集體談判,維護工人分享企業利潤的權益;再次,要吸納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在生產中有發言權、參與權、監督權,維護工人日常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