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堃
(常平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560)
引言:2015年起,東莞市成為全國數字文化館地市級試點城市,開展了以“文化莞家””微信平臺為重點的數字文化館建設。創新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探索一條漸進式、多元化、數字化、集成型的發展道路,成為東莞市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的現實需求。
2016年,數字文化館建設工作被東莞市列為政府十件實事的任務內容之一。根據部署,常平、東城、長安、清溪、橫瀝、石排等鎮街確定為2016年數字文化館總分館建設試點鎮(街),也是東莞市文化館首批試點鎮(街)。為確保完成各項任務,常平鎮結合了實際情況,制定了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和措施,開展了相應的工作內容。
常平分館選擇在常平文化中心的二樓作為主場館,面積大約400平方米,主要分四大區域:攝影體驗區、書法體驗區、智慧pad體驗區和中央大課堂。常平分館與常平文化中心其他培訓室資源共享,整合成一棟近10000平方米的綜合性強的數字化文化場館大樓。利用常平文化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龐大的人流量,達到方便群眾、提高到館人數、保障服務效果等目的。社區數字文化室建設在木棆村文化中心,除設置數字化文化設備以外,還可以利用中心內電子閱覽室終端設備,與總館數字文化資源形成網絡聯通、信息共享的功能。特色服務網點選址在常平文化廣場,利用常平文化廣場大型LED屏幕,可以利用總管的數字文化資源優勢,進行一系列文化體驗和培訓活動。
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微信平臺便是首選的宣傳平臺。2018年,常平分館舉辦24場常規性培訓活動,每場培訓活動均通過全市共享的“文化莞家”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報名推文,并在自營微信公眾號“常平發布”同步宣傳。“常平發布”是由常平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打造的官方新聞資訊平臺,可以快速地關注到常平的時政熱點、民生百態、本土文化、生活資訊以及原創視頻。利用 鎮級新媒體“常平發布”同步宣傳市級新媒體“文化莞家”資訊,可以擴大惠民范圍,從而增加市級新媒體“文化莞家”的關注度。通過“常平新聞”、《常平報》、“常平發布”等媒體定期宣傳組織各村文化志愿者、文化管理員對“文化莞家”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使用進行培訓講解,可以增加“文化莞家”微信公眾號的使用量。
常平分館的培訓內容多從一些緊貼生活、實用性強、人們喜聞樂見的方面進行選擇。例如:組織文化志愿者進行禮儀培訓,組織文化志愿者藝術團進行化妝培訓,組織親子彩繪培訓。2019年,常平分館計劃制定《年度市民文化活動“菜單”》,以“一月一主題”為向導,“一周一活動”為主線,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形式,開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培訓活動。
2018年以來,常平分館的信息化技術已經全面應用拓展到常平大劇院演出服務中來。常平大劇院配備了兩臺查詢取票一體機,把座位表導入到“文化莞家”平臺里,群眾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相關資訊和取票。在2018年首屆東莞外商“東部好聲音”歌唱比賽(總決賽)活動中,常平分館首次使用了在線選座功能,群眾通過“文化莞家”直接預訂門票,并可在活動開始前的任何時候到現場的查詢取票一體機進行取票,同時也支持手機訂單直接驗票,省去紙質票環節,實現了線上一站式服務,體現了數字化的便捷。
目前,常平分館的文化服務網點有兩個,一個在常平文化中心一樓6號門電梯對面,設置了一個6平方米的LED屏幕,以及常平文化廣場內62平方米的大型LED屏幕和一個6平方米的小舞臺。通過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機頂盒的資源庫,結合總館的數字文化資源共享功能,利用視頻學習和現場引領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開展廣場舞培訓等一系列文化體驗和培訓活動。通過中央大課堂系統,結合常平文化廣場內的大型LED屏幕,常平文化分館首次直播了2018年東莞市產業工人新年歌會,受惠群眾非常多。
常平文化分館根據市文化館指導的運營標準和要求,自啟用以來,得到了廣泛支持和關注。中央大課堂的利用率高,部分培訓資格驗證在十分鐘內即被搶票爆滿。除了每周日舉辦常平圖書館的“國學堂”常規訓練外,還承接了常平醫院每月一期的公益健康巡講活動,常平教育局、常平青少年宮共同舉辦了多場公益文藝培訓等等。
常平分館制定了《東莞市文化館常平分館運營管理辦法(2018年試行)》,安排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到市館接受培訓后,隨即開展了相關工作人員和各村文化志愿者如何操作和使用線下場館設備及線上公眾號的培訓。同時,在“常平發布”微信公眾號上詳細地發布了使用流程,閱讀量達500次。培訓開始前,均會溫馨提示需要線上簽到,也安排相關工作人員現場協助學員們關注“文化莞家”微信公眾號,手把手教導使用流程。舉辦活動也會通過“i志愿”微信公眾號召集志愿者到現場協助驗票等工作,經過半年的實踐,群眾知曉度、使用度普遍提高。
文化館的數字化功能體現網絡化范圍拓展、體驗化手段提升。運用信息化技術有利于開展各類文藝培訓和活動的效能提升,形成現實與虛擬現實的互動互補,使得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翻倍,使得人民群眾享受高品質生活更便利、更舒適。
結束語:建成“上下聯通、服務優質、覆蓋全域”的文化館總分館制,符合實際,講求實效。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推行文化館總分館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大勢所趨,是一項讓人民群眾享受高品質公共服務權益的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