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然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羅莊鎮坡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學生作業是整個教學的延續,是師生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和橋梁,同時又是鞏固知識技能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面對全社會一致呼吁為學生減負的大環境,許多教師都在苦苦求索著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增強實效的途徑。因此,探討在教學中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效率這一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還比較貪玩,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應該增強趣味性設計,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將小學數學知識融進游戲中,使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和掌握數學相關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趣味作業設計中的創新。如有的老師在教學《計量單位》后設計了這樣一道情境填空題:早上7( ),小亮從2( )長的床上起來,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玩早飯,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碰上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學校。情境式的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覺得做作業是一種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說明不同個體由于各方面的差異性而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深淺不一,有的人適合在數學方面有所建樹,有的人可能會對數學中的一個方面非常有天分,所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不能夠“一刀切”,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對于理解力較強的學生要布置一些發散性的作業,增強挑戰性;對于理解力較差的學生要布置一些基礎類的練習題,增強其自信心。這樣就保證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層次性,使學生循序漸進的練習,從基本練習題到變式練習題再到綜合練習題,最后練習開放性習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作業設計,充分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處處有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以錘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學完《認識線路圖》后,有的老師安排學生選擇一條游玩路線進行實踐,然后給大家講講游玩的收獲。一份好的作業應該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社會生活五彩繽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善于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多選擇與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多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知識,更要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學習《年、月、日》課后,有的老師請同學根據課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年歷。在學習了比例尺知識后,結合學校校園建設的實際,讓學生利用幾天時間,分小組測量、計算,用合適的比例尺畫出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在這樣的經歷活動中,要觀察、測量、繪圖、檢查,此時,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豐富的情感得到了體驗,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社會性的發展。
蘇霍母林斯基說得好:“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顯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到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 “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如:教完了表內乘法口訣后,有的教師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秋天到了,你們想欣賞秋天的景色嗎?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啊!學校決定明天去秋游。秋游時大家都要帶點心,這次秋游的點心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買。下面一些食品的單價:可口可樂4元;餅干2元;面包2元;漢堡包8元;蘋果1元:梨8角;炸雞腿5元;果凍5角……用30元買本組的點心,你計劃怎樣買,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同學們,用你們學過的知識,看哪一組安排得最合理。這種作業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把知識點融在情景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靠,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還激發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能力的生成。
小學數學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的時候,應該本著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的理念來審視小學生的數學作業,積極尋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規范的解題步驟、工整的字跡等都是值得肯定的部分。數學作業的評價不應僅僅局限于解題的對錯,更應該看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鼓勵與批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評價學生的數學作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積極探索并實施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切入口。讓我們不斷優化教學作業設計,在作業內容與形式上改革和創新上下功夫,逐步實現小學數學作業方式的多樣化,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數學作業練習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