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仙桃職業學院,湖北 仙桃 433000)
學前教育音樂課是一門必修課,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現能力。音樂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鑒賞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前教育學生優良的道德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也可以促進學前教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同時教師應認真備課、備好課。一些音樂教師在備課時注重的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而忽視對教材的分析,沒有吃透教材。其次,教材分析應和音樂課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性,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高職院校音樂教師能吃透教材,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難點,融會貫通音樂作品中一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幫助的,也是音樂課學習所必要的條件。然而,在教材學情分析時,教師往往只重視文本而忽視以多媒體為載體的音樂基本表現模式,教師應反復聆聽音樂,把對音樂作品自身體會記錄下來,然后整理音樂和表現音樂的基點上,特別是要把教學內容涉及音樂要素分析熟透。如果把音樂作品分析透徹了,課程教學目標自然而然明晰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等更加明了,對教材有了明確的分析后,教學目標定位也很重要。每堂音樂課教學中,注重每一個教學環境,每個環節也構成了大的目標,大目標和小目標直接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每個小目標應有針對性,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讓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和音樂實踐經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實現一個小目標而接近大目標。同理,高校教師不僅要對整堂音樂課的教學目標要透徹外,對每一個子目標也要弄懂弄透。在教學過程中,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達到一個目標后,再學習新的目標,讓學生們不斷提高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只有制定了準確的目標和正確的教材分析,教師才能讓學生學習新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翱翔在音樂美妙的音符里。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應具備唱歌、彈奏、跳舞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功。“唱歌”就是自身歌唱能力與自彈自唱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唱歌”非常關鍵,唱要準確流暢,訓練學生的唱歌能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歌唱教學,使學生在唱中學,學中唱。在高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示范表演也能給學生帶來一種音樂美的感受,讓學生更加投入音樂課的訓練中。“彈奏”就是鍵盤彈奏能力與即興伴奏能力,音樂教師具備嫻熟和能為各種音樂風格的歌曲即興表演能力,會使課堂更加活躍,從而師生產生互動,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氣氛。在音樂教學中我也深刻的體會到,通過教師示范歌曲并且邊彈邊唱,學生領悟能力特別強且學的非常快,音樂教師應有的、起碼的教學基本功就是音樂教學能力,同時教師應在音樂教學中不斷的示范性歌曲和激勵學生學習唱歌。“跳舞”就是舞蹈表演能力,高職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于高職音樂課堂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牢牢抓住現代大學生活潑好動,又喜歡模仿的特點,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即舞蹈能力來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和表演音樂,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音樂素養得到升華,心靈上得到拓展,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讓學生喜歡音樂,不斷提高學生音樂表演能力。
音樂教學應提倡審美規律,精心策劃音樂審美情景,是高職教師音樂教學課堂成功的重要因素。審美情景是在特定的音樂中能觸景生情,在情感的世界里能獲得審美情景,陶冶學生情操。創設良好的音樂情景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審美情景非常適合當代大學生教師應用,讓學生想象自己處于一個音樂境界中,體驗音樂的美妙,產生音樂美,使學生能在音樂中體驗自身的情趣,抒發個人感情,這樣歌曲就更加有故事有感情,達到了審美規律的教學目標。
高職音樂教學方法和手段很多,目前最流行的是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能開闊學生的音樂情操,視頻里生動形象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使音樂課教學更加為形象,視頻、動畫、圖文并茂、仿佛身臨其境,激發大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同時也豐富教師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視野,激發了大學生的音樂思維。多媒體教學更好地調動了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去唱歌表演,而且提升很快。比如,音樂教師在對學生聲音的訓練中,通過現場錄音回放教學形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自己聲音的直觀了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總之,高職音樂教師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通過改革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的融入音樂課堂,不斷提高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