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娟
(遼寧理工職業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7)
OBE,即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20世紀末在北美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最早由Spady等人提出,并很快受到各國的認可。OBE有多種定義,Spady在《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將OBE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但是無論怎樣定義,在OBE系統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畢業時應該達到的實踐技能及其專業理論水平有明確清晰的構想,并積極設計合理的課程教學與考核結構來保證學生達到這些預期目標。
《采購管理》課程考試考核通常被看作是一個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是為了給授課的全過程做一個過程性或終結性的總結,沒有認識到課程考試考核在幫助學生找準自我定位、發現自身優勢和不足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沒有認識到課程考試考核對教學方式與手段、教學成果和學習效果的反饋體現。因此,任課教師不能積極主動認真地設計課程考試考核過程性設計和教考方式、評價標準等,由此導致固有的教考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缺乏客觀公平性。
在多數高職院校的《采購管理》課程考試考核中,評價方式不夠靈活,一般都以學??荚囍艿钠谀┛荚嚦煽優橹?,輔以一定比例的平時成績,但平時成績多被出勤分、平時表現和作業分所代替。這種模式基本都是以終結性考核為主,對于過程性考核極為簡單甚至流于形式,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并不能有效反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歷程,容易忽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性、進步幅度等方面的表現,無法動態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價值觀以及知識掌握水平和實踐技能等方面的進展,不能及時針對學生的變化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互動模式、實訓任務安排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也就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
很多高職院?!恫少徆芾怼氛n程考試考核形式基本以定量評價為主,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習成果優劣的主要標準,忽視學生在理解、思辨、應用、創新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一方面較低的考試分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的認知,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另一方面,單一的考試考核評價標準有明確的指向性,使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僅僅就是記知識、做習題、出勤、寫作業等,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中取得高分,考完后拿到學分,而放棄在應試考試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OBE的核心思想是以結果為基礎,要求教師必須清楚最終培養成怎樣的學生,從預期目標來設計《采購管理》課程內容、安排教學任務、制訂課程考試考核實施方案,這樣可以保證教師和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同時,在明確學生最終能具備什么樣的水平之后,學生自然就會產生具體的期望。尤其是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當中,多數課程的實踐應用性較強,應該設置實際操作的考核環節或者說提高實際操作在整體考核中的比重。
教學更多的是過程性活動,并不是一次期末考試就能完成整個課程評價環節,要將課程考試考核環節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采用評分表法,即按照不同的權重設置階段性作業、成果匯報、課題研討、實訓任務、期中測試(在線)、期末測試等一系列考核指標,在參評過程中,除了任課教師外,可以請其他教師和學生甚至用人單位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彌補任課教師評價帶來的局限性和主觀性,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公正,最終由上述評分項共同組成學生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關于物流管理專業《采購管理》課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考試改革方案設計的評價方法如下,考試類別分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過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應急應變能力、工具方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獻檢索能力等,總而言之,本課程的考試方法改革體現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全員性的原則。
OBE的其中一個觀點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學習的能力,并且都能學好,只不過時間、速度不同而已。仍以物流專業課程《采購管理》教考為例。正考和補考是慣用的終結性考核形式,除了少數通過補考合格的學生外,大部分正考不及格者參加重修以及重修之后的考試,通過及格。學生們都能學好,只是時間不同而已。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堅定每位學生的學習信心,鼓勵他們在原有的成績上繼續提高,以成功的學習促進更成功的學習,最終每個人都能達到預設的目標。當然,這些激勵機制還應該隨時靈活地做出調整以滿足不同進度學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