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利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作為高職學院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面臨著緊迫的教學改革和體系構建,如何突出高職特色,正確定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聯系并且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更多人文關懷,使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塑造人文情懷的同時又能在充分掌握應用語文的能力,成為當下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來語文教學的體驗和感悟,認為只有正確把握高職學生特點和語文課的本質,主動靈活開展教學,才能使高職語文教學收到滿意的效果。
高職院校是一種新型的專科教育模式,其培養人才的定位應當是應用型、操作型,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我們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專用教材的使用方面,高職語文教材應有別于本科語文教材,不同類型的高職院校之間使用教材的統一性也應該打破,應根據高職院校專業和生源的差異性以及院校所在地經濟條件不同和學生興趣差異,因材施教,選取適合的、實用的、有特色的理論實踐相互結合的語文教材。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性技術人才,強調專業技能的同時追求人才的全面發展。語文作為基礎學科,高職院校往往作為文化基礎課開設,把它定位于學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或者為他們將來進一步提升學歷做準備。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師其責任應該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和必要,語文課是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石,學好語文不僅可以得到必要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學到其他學科無法學到的知識,比如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樹立“我要學”而非“要我學”的理念,對語文學習產生“樂之”“好之”的濃厚興趣,真正轉變學習態度。同時,從高職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上可以豐富多彩,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幾篇重點課文,全面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學中應結合語文課本內容,大力開展實踐課教學,讓學生進入獨立的言語活動實踐中去,使其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比如,在教學中,針對學生不愿動口、害怕動嘴的客觀實際,結合教材中的口語訓練內容,課堂上給學生更多口頭表達的機會,通過朗讀、概述、復述、即席說話、口頭作文等訓練方式,激發青年學生渴望表達、展示個性、揮灑熱情的內生動力。既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又增長了學生語文的應用能力。此外,教學中還可通過情境設置、啟發引導、集體討論等形式,改變師生間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通過師生間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說,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工具,那么高職院校的語文學習應該是學生們學好其他專業課的基礎,是他們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以及人際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科。因此,從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來看,高職語文課應該具備其獨特的功能。與中學或本科學校語文課有所不同的是,高職院校語文的獨特性表現為:通過一些應用文體的寫作及語言表達技巧的掌握,提高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學目標之一是為學生專業、日常生活以及未來步入社會服務,強調實用性和實踐性。因此高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其專業性質,針對學生實際,大膽調整教學內容,切實把教學重點放到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上來,定位于學生將來就業需要上來,語文學習能學以致用。比如應用文寫作方面必須加強,可結合學生生活、學習等實際需要,加強實用文種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文的實用價值。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來說,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還要深入了解所教專業的特點,不斷搜集此類專業的新知識、新信息,并用這些信息來豐富語文教學。
語文課作為基礎課,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豐碩成果,語文教材中,那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無論小說、詩歌,還是散文、戲曲,無不浸透著文人們的情感、經驗、智慧、思想、想象力等等,這些風流蘊籍、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負載了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是培養青年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它從多方面表現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語言之美。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成人、成才,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應該注重人的培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語文教學在思想上給學生啟迪,在感情上給學生熏陶,在審美上給學生以愉悅,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學生人格完善。
高職語文作為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學好語文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從近幾年高職學生就業反饋信息看,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定位有了很大的變化,復合型人才、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較高的人才更受歡迎。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質量合格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實現這一艱巨目標,有賴于高職語文課和高職語文老師,而如何讓語文教學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值得每個高職語文教師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