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三中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音樂教育以音樂審美體驗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審美創新能力為方向,以培養人塑造人作為根本目的。對于音樂教師來說,我們要以“示范”方式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技巧把握,以“探究”方式開發學生對音樂的創作思維。通過加強學生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思維品質、人文素養。
音樂是情感表現的藝術活動,音樂教師應做一個“領頭雁”。通過在課堂上悅耳動聽的“范唱”、富有張力的“范奏”、引人入勝的“樂曲分析”、形象直觀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感受音樂給人帶來的美好享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學階段選擇恰當的教學示范方式。一是學前示范。此階段示范側重于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有效增強學生對學習新知的整體把握,并通過教師優美的示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學習欲望得以激發。教師要通過本身的范唱、范奏來揭示音樂作品的主題、形象、效果,引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風格手法、情緒體現、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初步認識。例如,在學習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之前,首先由教師用小提琴來范奏,讓學生通過聽覺先感受小提琴的獨特音色,同時初步了解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旋律嗎,使學生充分感受認識到此曲是一首哀怨悲傷的樂曲。在學習欣賞歌曲《愛我中華》時,首先由教師用高昂有力、美好興奮、激情熱烈的情緒范唱一遍歌曲,將民歌的風格特點讓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對民歌產生了積極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學前示范讓學生對新的歌曲、樂曲有一個全面完整的印象和表現手法的概括了解。二是學中示范。此階段示范重點針對演唱技巧進行示范。教師將一首歌曲樂曲的演唱旋律、彈奏風格、表現技巧等作為重點進行典型示范,特別注重學生在演唱、彈奏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出現的失誤,幫助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消化理解專業知識和技巧,有效縮短學生熟練掌握演唱、彈奏技能的時間。例如,在學唱蒙古族長調歌曲《牧歌》時,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歌曲旋律的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提出旋律中有部分沒有學會或演唱出現錯誤時,教師要及時給與正確范唱并糾正,演唱準確之后,教師再次范唱,要將長調的特點演唱出來,并讓學生模仿演唱,直到完全掌握。三是學后示范。此階段示范有助于矯正音樂知識,進一步鞏固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表現能力。在學生反復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學生的演唱、彈奏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再一次進行問題針對性示范,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例如,在學會演唱蒙古族長調歌曲《牧歌》之后,教師將歌曲長調的特點通過完整的演繹給學生們,讓學生感受到長調的風格和特點,并讓學生模仿演唱,通過聲音表現出長調的特點,加深鞏固了基礎能力和演唱技巧。
音樂教學的更高目標是為了使學生通過音樂審美創新能力的提高,豐富學生認識領域和思想情感,成為具有高尚審美品味和創作能力的人,音樂教師應做一個“引路人”。圍繞新課標提倡的“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等基本理念,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善于思索、情感豐富的良好行為和品格。一是思考型探究。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內容、形式、內在情感等進行發散式思維探究,對音樂的外在形式和蘊含的內在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評價。例如,在學習《七子之歌》一課時,教師設置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七子之歌蘊含的內在情感是如何通過旋律表現的?”“如果你是澳門同胞,會以怎樣的方式表達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探究深層意義,培養學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二是表演型探究。將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入到音樂游戲活動當中,帶領學生通過學習或自編動作進行歌舞表演、角色扮演、填詞改編等活動,將所學知識通過游戲方式加以表現,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感受音樂美好,學到技巧知識,提高創作能力。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先指定一個曲目《青春友誼圓舞曲》,讓學生在原曲的基礎上進行歌詞或旋律改編,并現場唱出來,再加入學生的舞蹈表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演欲望和由衷的自豪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進行學習,使學生更加準確的理解并掌握所學的知識,逐步提高音樂創新思維和審美創作能力。三是專題型探究。教師針對一個單元或一個主題內容的學習(如:民歌賞析、戲曲知識、進行曲、民族舞蹈、樂器介紹等),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方式選擇專題內容進行課后拓展。例如,在學習《草原牧歌》《美麗草原我的家》等課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蒙古族民歌主題探究”,設置3個探究方向:一是蒙古族的歷史沿革與民俗特點;二是蒙古族民歌的產生與發展;三是蒙古族人的性格特點與蒙古族民歌的旋律風格。每個小組學生負責1個探究方向的成果展示,小組中每個學生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用自己的方式如調查報告、音像作品、演唱、演奏、舞蹈等,向同學展現所學到的成果,詮釋對各類音樂專題的理解。
音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探究”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糾正學生問題、提高學生表現能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使他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發現,促進了學生創作實踐能力的提高,進而增強了學生的音樂創造力、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