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美
(廣東省揭西縣文化館,廣東 揭西 515400)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代先民創造的極其豐富和珍貴的文化財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情感、個性特征以及凝聚力與親和力的重要載體,它也是一種地域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是中國夢的精神紐帶。
樹挪死,人挪活。古往今來,諸多有志之士往往選取遠離雙親外出打拼自己的世界,有些考取功名也會離開自己的故園,有些被迫背井離鄉卻因吃苦耐勞而衣錦還鄉。當今社會,各級地方政府和組織為了宣傳地方文化,也會組織各種活動,讓廣大群眾和外出的鄉賢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從而為建設家鄉出工出力。這種以鄉情、鄉愁為紐帶,用自己的學識專長、巨大財富和創業經驗反哺桑梓,造就了一大批亮麗的鄉賢文化和風景。這種鄉賢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這種文化需要學習,需要挖掘,需要再生產,再創造,形成新的“非物質文化”。它以各種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與筆者所駐地毗鄰的普寧洪陽鎮,是一個人杰地靈鐘靈毓秀之地。古往今來,人才輩出,宋朝吏部尚書陳賢齋、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潮劇名丑”方展榮,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顧問、亞洲經濟研究委員會主席鄭竹園博士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地方鄉賢愛鄉愛國,事業成功后回報故里,形成了一個頗有地域特色的地方鄉賢文化,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并影響深遠。洪陽是歷史文化名鎮,有飲譽海內外的“洪陽鈞天樂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隊和潮州大鑼鼓隊、醒獅隊等;燈謎、詩詞、書畫、“三棋”等聲名遠揚;“普寧豆醬制作技藝”、“廣東漢樂”被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風民俗更是豐富多姿,妙趣橫生,有“十五夜行頭橋”、“正月擺社”等,這些鄉賢文化為洪陽的地方文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汗水和打拼才能不斷豐富、發展起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得有得力的鄉賢引領,才能形成文象文脈相宜的文化景觀,讓民族文化更加光明燦爛。
商品經濟社會,農村居民為了生存,大都選擇前往大城市發展,許多人口眾多但是又比較偏僻的村莊也開始變得人煙稀少,這就讓原汁原味的非遺生存的土壤漸漸消失。好在國家及時發現這一趨勢,從上到下對非遺的保護采取了種種措施。作為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過程中敢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創新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靈魂。保護非遺也是如此。在非遺工作中把握好傳承和創新關系是重中之重,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從事物客觀發展規律和歷史發展流程來看,如果一味地注重對非遺本身穩定性的延續,以及對非遺樣式一成不變地保存,而忽略唯物辯證法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就會割斷非遺傳承的文脈,使非遺傳承偏離其宗。所以,我們要正視非遺的歷史流變性,正視其在不同階段的傳承和變化。
例如,揭西縣提線木偶戲又稱“柴頭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我國木偶四大劇種之一。古稱“懸線傀儡”,又名線戲。2012年被省文化廳列入第四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揭西提線木偶戲,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排演《豆腐西施》《挖墻記》《喬換緣》《福爺》等新劇本,將傳統文化和點特色有機融合于一體,成為民間節日喜慶,民俗慶典,消閑娛樂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同時也極大限度地傳承了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地方性的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經濟價值。所以,現在很多的地方和政府開始意識到非物質文化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的意義,開始提高非遺的經濟效益,發揮其在拉動內需、擴大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非物質文化常常以口頭藝術、傳統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天然的使用價值,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一些非遺可以形成文化產業資本、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從而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在利用非遺推動經濟發展,我們首先要樹立投入產出意識,發揮非遺的經濟功能,想法設法提高非遺的經濟產出,充分發揮其在促進文化消費、改善民生、推動區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其次,推動經濟發展還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管理條件,因此,政府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規劃引導,制定扶持政策,進行有效管理,同時,應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注重發揮文化產業協會和專家的作用,積極開展非遺的宣傳、展示、教育、傳播、研究、出版等活動,推動非遺開發與保護健康發展;延伸非遺產業價值鏈,促進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創造新型文化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7年三山國王祭典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二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山國王文化已經成為臺灣同胞與祖國親人的情感紐帶與往來載體,更成為雙方血濃于水、兩岸一家親的交流平臺。我們相信,在“三山國王”的精神與文化感召下,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不管離開大陸、離開家鄉已有多久,一定會“?;丶铱纯础?。此外, 當地依托三山國王文化和地貌類型多樣,文化、山水、地貌、植被、特產等旅游資源豐富等特點,緊緊圍繞打造三山國王祖廟這一旅游平臺,促進民間信仰與揭西旅游的高度融合,將這個平臺和旅游區打造成為了為潮客民俗文化積聚的游覽勝地,極大限度地提升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來的。在如今文化大繁榮的進程中,要及時未雨綢繆保護那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和傳承它們的寶貴神髓,讓他們凝聚鄉情,推動經濟走上飛速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