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南昌市洪都小學,江西 南昌 330024)
合作式學習自從出現在教育的舞臺之上,就備受各個教師的推崇,而且在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做出點滴貢獻。
合作式學習最早興起于美國,并且經歷了多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這種與傳統教學模式兩極分化的教學方法在教育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可能是傳統教學模式在我國的影響過于深刻,也可能是有些教師的固步自封,對于合作式學習的采用過于表面,沒有將合作式學習的教學方式實施落地,合作式學習主要的目的是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多數教師對合作式學習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甚至會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導致合作式學習只停留于簡單易懂知識性問題的學習,對于理論的研究性學習少之又少,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可以不用“合作”,獨立的就能夠完層知識的學習,反而讓學生多了更多的機會開小差,嬉戲打鬧。不僅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沒有幫助,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1]。
在小學合作式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處于迷茫的階段,不知道合作式學習的目的,也不知道怎樣和同學開展合作。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是教師沒有明確合作式學習的概念目標,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特點的原因,大多數學生從小的生長環境就充滿了溺愛,學生我行我素已經養成習慣,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更不懂得分享,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缺乏在小組內發言的積極性,在沒有教師專業細致的指導下,學生自然缺失與人合作的能力。導致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本意沒有得到有效開展,課堂效率的提高完全是事倍功半。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對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有著不亞于家長的地位,所以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升,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掌握的是否精準深刻,以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產生的效果有著直接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就合作學習本身而言,既要貼近學生生理需求和發展特點的,又要符合新課改下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教學方針。但是合作學習的使用權握在教師的手中,作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把利劍,需要老師能夠掌握其精髓,將劍的鋒利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學校可以展開相關的培訓,從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開始,加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其次可以大范圍的尋找合作學習的經典案例,給教師的教學思路帶來一定的啟發,幫助教師建立符合自己學情的合作學習方法[2]。
由于現代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對于孩子的溺愛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情況,最終導致了學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性格產生。因此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小學階段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合作的概念非常模糊,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實現第一步“合作”,逐步樹立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懂得聆聽和分享,在同學發表觀點的時候不打斷,不走神,鼓勵學生勇于發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過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尊重學生的每一個觀念,對于每一個學生都多表揚,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欣賞和相互幫助,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和責任意識,能夠勇于承擔,共同努力。
為了防止合作流于形式的現象產生,教師應該加強學生之間合作技巧的傳授。比如在面對令學生頭疼的計算題,教師可以進一步為乏味的數字設定情景,轉換成應用題,而教師可以在小組內下達這樣的指令,讓每個小組依據一樣的數字設置不同的題型,并且要求題目內好含有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元素。無形之中就促成了團隊之間的合作。慢慢的學生會在合作意識的引領下,熟悉合作學習的技能,找到自身的優勢,與其他伙伴互補和借鑒,最終形成一個有力的小組。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最終的學習成果歸于一個小組的努力,但是在小組之內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是相同的,所以教師需要多關注小組內的個體差異。數學本身對多數的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入到同學當中,積極的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3]。小學數學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鋪墊作用,合理的合作學習既能帶動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又能促使整個班級的進步,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使合作學習方式落到實處。
我國小學課堂教學的模式正在進行不斷的改革,為教學效果的提高努力的進行各種嘗試,但是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合作學習也不是所有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短時間內靈活掌握的,社會不斷發展,教育也需要不斷進步,所以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探究意識都是需要不斷提高的,在合作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懂得換位思考,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最終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身綜合水平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