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重慶市涪陵高級中學校,重慶 408100)
我國是一個擁有299.7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的海洋大國,雖然面積很大,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海洋資源還是比較少的。而且我國研究員對于海洋的研究還處于表面的狀態,很多研究員以及民眾一直以來都存在著“重陸輕海”的意識,這種意識對于我國的海洋資源來說是有很大影響的。因此為了可以改變這種情況,我國就需要通過合理地模式不斷提高人們重視海洋的意識,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也需要將其化為重點進行講述,讓高中生可以了解我國海洋的各種情況,建設海洋強國,落實海洋知識點在課堂中的地位,從而更好的教育學生。
從我國目前的形式中來看,海洋意識并沒有一個完整的、統一的概念,很多專家在研究海洋的過程中都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都是對海洋資源的一種解讀。有的學者認為“海洋意識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一定時期內對世界海洋的認識以及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總稱。”也有學者認為“所謂海洋意識,就是人們對海洋在高中生社會存在與發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總體認識和反映。”由此就可以看出海洋資源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海洋資源的研究不僅僅可以讓我國多了一項提升經濟的渠道還可以保護我國的環境,讓我國在日后的發展中越來越好。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就需要多教授學生一些海洋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海洋意識。
在對高中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育的主要策略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從幾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高中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育來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第二個方面就是通過高中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育為創設翻轉課堂提供條件。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很多教師都逐漸引進了海洋地理教育,通過這種教育模式不僅僅讓人們對我國的海洋有所了解還可以更加直觀的讓人們理解人與地理海洋之間的聯系,從而讓更多的人都可以保護環境,保護海洋資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更多的人都逐漸意識到海洋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很多高中生對于海洋地理知識點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點時候便可以從這個特點出發,落實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主題[1]。在新時代中,面對不斷變化的人口、資源等問題的出現,更多的高中生都逐漸意識到學習地理知識點,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想要海洋資源可以更好的發展,就需要人們不斷尊重社會中各項資源的發展規律,從而通過合理的方式來協調好高中生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例如:在進行學習《人類對海洋的探索與認識》這一課知識點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為學生講述課本上的知識點,那么學生就感受到不到海洋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教師便在課堂中為學生放映一段視頻,教師可以找到英國紀錄片《塑料海洋》,在這個短片中有這樣一段介紹:由于受戰爭影響,斯里蘭卡近海海域封閉了30年,正常情況下這片海域應當基本上沒有受到污染。但是從實際的觀測中來看,漂浮在海水表面及水下一米深處的卻是一片可怕的、乳化了的油脂和雜物。而且近些年經常會發現鯨魚擱淺死亡的例子,在對鯨魚的死因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鯨魚的體內都出現了很多污染物,很多鯨魚都是死于無法進食、消化不良及消化系統阻塞。從這些真實案例就可以有效的發人深省,讓高中生對海洋污染的惡劣后果有所了解,從而更加盡全力的去保護環境,保護海洋資源。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很多教師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都引進了翻轉課堂。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思路都是由教師進行支配,但是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阻礙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知識點,從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問題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而且教師也許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在課下的時候學生可以自主規劃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對海洋地理感興趣,讓學生可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績[2]。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就需要在課堂中實行海洋地理教育,讓學生可以對海洋等各個方面的信息有所了解。在地里課本中包含著很多海洋知識,其中包括海洋島分布、海洋的面積、海洋的氣候、海洋的風向等,這些信息都是高考必備的知識點,從近些年的高考中可以看出有很多海洋方面的知識點出現在試卷中,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將重點的知識點方式海洋方面。而且在2017版本的高中地理課本中可以看出,在前言、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方面也都逐漸強調了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這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海洋知識點的積極性還體現了培養新時代公民的要求,從而讓高中生在海洋知識點的學習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