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英
(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八日鄉中心小學,四川 得榮 627950)
語文是小學教學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推進的背景下,將微課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工作將結合,通過豐富的微課資源,趣味的微課內容,靈活的微課形式將語文課程內容進行呈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和限制,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對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提升及綜合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授課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課堂主導地位的實現,同時教師被繁重的教學任務所累,很難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導致課堂的互動性較差,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難以得到提升。而微課資源的應用,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輔助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增強了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針對自己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針對性的選擇學習資料,實現了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安排,微課中充滿趣味性和多樣性的內容,也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對微課資源的信息接收,加以理解和吸收,促成了語文理解與學習的能力,最終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主要依靠教師的課上授課,學生的學習受時間、場地的限制較多。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實現了靈活化、碎片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課程中的語文知識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學片斷,也可以通過海量的視頻資源為學生篩選適合的微課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語文學習,語文的教學不再受到時間、場地等諸多限制。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加深印象,強化記憶,促進語文知識的有效轉化。
微課資源的應用是為了更好的輔助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制作和篩選教學資源時,應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通過一些學生喜愛的元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發揮微課資源的作用,起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結合課本中提到的美食,在課堂上穿插播放一些美食主題的視頻或動畫片,通過這些視頻的內容加深學生對中華美食的印象,通過趣味性的內容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語文的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應選擇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微課資源用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語文問題,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探索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形成解決方案,并應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個作文的寫作中,作文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普遍感到頭疼的部分,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可能一時間很難在腦海中形成具象,也不知該寫些什么,從何寫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場景、美好的事物、平淡的生活小事、溫馨的家庭場景等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學生觀看微課內容的時候,會自然的聯想起自己眼中的繽紛世界的場景,而激起寫作的靈感,為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思路,提升效果。
微課教學手段的使用,打破了師生交流的限制,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微課的手段進行教學,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及移動終端,建立溝通平臺,實現與學生的實時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實時輔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增進了感情,加強了相互的理解信任,為更好地促進學習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如教師可以通過創建微課學習小組,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學習群,在群組內發布微課資源,學生通過打卡學習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分享學習感受,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惑,通過實時交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難點,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學校也可以利用網站等平臺,建立語文學習資料庫,將語文學習的微課資源進行上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要,隨時在資料庫進行學習資料的查找、在線測試等,提升學習效率,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微課的使用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的有效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便捷、靈活、多元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