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萍
(湖南省湘鄉市虞唐學校,湖南 湘鄉 411400)
在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下,學校教育不再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快樂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在學校教育中廣受推崇的一種教育理念,快樂教學模式強調以興趣、動力與積極性驅動教學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新時代學生提供有效支撐。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模式的創設與應用,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天性和興趣,順應學生的特點,以人為本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積極進取,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快樂教學模式是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身心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而提出的一種創新教學理念,在快樂教學模式中,一方面強調通過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疏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不良情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下壓力,快樂學習;另一方面注重在教學設計中突出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枯燥的語文課本內容,以全新的形式進行呈現,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的關注不足,對學生基于不同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知識基礎所進行的個性化教學也比較缺失,這樣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角色,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造成了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缺失,大量的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造成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巨大課業壓力,嚴重的還會給學生的身心發育帶來不良影響,造成學生對語文課程抵觸、逃避的情緒。而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將課堂的主導還給了學生,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課程設計,將學生難以理解的課本內容,以生動的形式進行呈現,結合多媒體、游戲、互動等形式,增強了學習趣味,降低了學習難度,緩解了課業壓力,提升了教學效果。
快樂教學模式倡導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打造快樂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模式的建設上,教師應首先從根本上轉變思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本著“以人為本”、“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進行語文教學的設計。改變以往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嚴肅、刻板、權威的形象,以溫和的態度、平等的交流機制、開放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充滿情感的語文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改變對語文學習的刻板印象,積極進行學習探索,勇于表達、樂于溝通,以思維的轉變帶動教學工作的不斷優化。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圍繞課本內容展開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需求和興趣的關注,教學效果一般,也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長此以往,學生會在語文學習中感到倦怠,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而快樂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將視頻教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項目學習等多種形式帶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以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興趣為出發點,為學生打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將課本內容中枯燥的知識以生動的形象進行展示,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為小學語文快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生命 生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將一粒種子的一生、樹葉的旅行、毛毛蟲的一生視頻,與教學內容進行穿插,幫助學生了解動物和植物短暫的一生,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力量,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促進學生對這一課程的理解。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增進師生交流,加強師生間的信任,喚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情感氛圍的渲染,喚起學生對語文知識中真、善、美的內容的強烈共鳴,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收獲個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命及生活的美好,收獲快樂的學習感受;另一方面,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增進師生感情,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2]。
在情感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當中,以情感的關愛和真誠的溝通加強對學生的關懷和理解,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緩解語文學習壓力,少批評、多鼓勵,真正從學生的角度想其所想,通過情感的交流帶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快樂學習模式的深入推進。
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模式的創設和應用,需要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路,從生命個體的情感需求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和感受,尊重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需求,以春風化雨的態度循循善誘,通過有效的氛圍渲染與方法運用,促進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