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沁繇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橫山鎮中心小學,廣東 廉江 524400)
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學校教育不再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語文教學的手段也不再停留在過去單一的傳播語文知識這樣簡單,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備綜合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尋找解決語文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有效性,促進語文學習效果的提升。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要求教師應首先轉變思路,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當前的語文教學工作,發現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瓶頸,深入學生當中,深層挖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需求和興趣,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頭腦,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尋求一條突破和創新的道路,以引導的方式注重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啟發和開拓,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水平與效果的不斷提升。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轉變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以引導、合作、自主的方式開展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語文素養及能力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主進行小組內部的分工,在課文教學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的內涵進行討論,同時結合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說一說:“三個孩子在探索幸福的道路上都收獲了什么?在他們的心中對幸福是如何理解的?在你的心中你認為幸福是什么?與大家分享一件你覺得幸福的事情。”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以討論、溝通、分享的形式,形成共識,分享各自的見解,在思考與溝通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幸福”理解和感受,不但提升了教學效果,更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及分享與表達的能力。
每個學生基于自身性格特點、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的不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思路,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采用一鍋端的教學方法,很難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創設,要求教師應當秉持著“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出發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困難,針對性的提供解決方案,實現語文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創新;同時注重通過語文教學培育學生良好的德行與素質,將德育教育的開展與語文教學工作相結合,幫助學生在人生的重要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提升學習成績的同時,發展成一名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與優秀行為習慣的現代小學生。
例如,教師可以以問卷調查、師生懇談會、交流會、家校共育互助活動等形式,加強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匯總的問題和難點,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理解、肯定學生的需要,同時集家校之力共同為學生打造一個平等、和諧、開放的語文教育環境。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為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情境教學、問題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輔助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升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情境、故事等方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將教材中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方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發現小學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效果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教學和朗讀教學的方法,在課上為學生播放展示桂林山水優美景色的視頻和圖片,通過欣賞影像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桂林山水的情景,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配合課文內容,將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體悟和向往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結合多種思路與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以創新和開闊的眼界看待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依托,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注重教學的個性化與差異性,從而在實踐中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