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河南省安陽縣第七中學,河南 安陽 455000)
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要全面認識新課改的意義,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鍛煉學生數學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當前傳統的數學教學深深影響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大多學生都存在著死記硬背的現象,他們十分欠缺學習數學的技巧及規律,學生大多依靠教師的灌輸,較少主動去思考數學相關的問題,這樣十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只是依靠死記硬或者背單憑教師的講解來完成學習任務,不能學會主動學習,不去動腦,不能進行深入思考,就很容易把各種公式混淆,更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那么就很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數學的能力。
一直以來,我國高中數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多誤區和不足。對于高中數學改革,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只是簡單地認為只是改革應試教育的弊端,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和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課業負擔。顯而易見,這種只是一種誤區,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高度重視數學教育,要將數學教育作為終身教育來發展,數學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學生不但要掌握數學基本知識,還要學會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雖然部分高中教師已經了解到新課程的目標,但是很多教師對于新課程目標認識不是很到位,還只是一個字面的理解,沒有深入的貫徹落實新課標。目前如何更好地設計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是教師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學教師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們過多地依賴于教師講授的學習方式,這樣很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課程改革的到來,一些教師也開始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也會留一些思考空間給學生,讓學生發表意見。但這相比較于課程改革倡導數學教學的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數學教學要體現的多樣化學習方式要求還相差甚遠。
高中數學不只是幾個概念、原理和公式,而是一門極靈活的學科。改變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由教學的“指揮者”轉向“引導者”,從重教學的“結論”轉向重教學的“過程”,從重教師“教”轉向重學生“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去積極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通過一個問題而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加以總結歸納。
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不再單一化,從教材的需求出發,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并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組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性,最后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復習課中通過討論歸納出單元知識結構,就能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到內在本質聯系,再通過變式訓練,反復訓練,用基本知識去解決復雜問題,就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并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交流,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意識到數學的教學目的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學習的原理和計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創新自身和學生的思維模式,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高其思維創新意識。教師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設定素質教育的基本模式,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注重與學生課堂上的溝通,運用設問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思考,在課堂上巧妙利用提問來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再用設問的方式來引入新的學習內容,將兩節課的內容進行串聯銜接,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并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不斷思考和創新自身的思維模式。
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在新課改大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少不了教師的正面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需要全面認識新課改的意義,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需要認識到自身教育教學存在的不足,意識到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性。教師要正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并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打好基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促進教師自身人生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