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霖
肖邦是偉大的波蘭鋼琴詩人、作曲家。在肖邦的作品中,節奏生動,和聲色彩極富表現力,旋律感人至深,這與波蘭的民間舞蹈和音樂是分不開的?!叮 小調圓舞曲》誕生于1831 年,肖邦在去巴黎的途中,得知華沙起義失敗的消息,極度悲憤之下,此曲應運而生。所以,在《#c小調圓舞曲》中始終充滿了肖邦激烈憤懣的情緒。
在《#c 小調圓舞曲》中,巧妙的調性安排,細膩的和聲,多彩的織體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肖邦駕輕就熟的手法。整首曲子以意大利歌劇式的緩緩如歌的旋律,在細膩多變的和聲烘托下,在貫穿始終的和弦織體背景下,敘述著一種思鄉并帶著激烈憤懣的傷感和憂郁的情懷?!叮小調圓舞曲》的旋律具有傷感、哀嘆的音調特點。樂曲剛開始就是無奈的嘆息式的音調,接著就是富有特點的節奏,以及四、五度音律的跳進,無一不表現出肖邦內心的痛苦,接下來肖邦復雜矛盾、欲言又止的痛苦在級進下行的兩個附點二分音符下體現的淋漓盡致。最后,樂曲的結尾所描述的那種無奈的嘆息之情噴薄而生。整個樂曲在嘆息式的音調中,形象地勾勒出了肖邦孤獨、痛苦、凄涼以及憂傷的情感世界。肖邦對現實迷茫與困惑的無助感也隨著嘆息式音調的不斷反復而逐漸加深。肖邦內心不可抑制的激怒與悲憤,猶如奔騰向前的滾滾狂濤,由左手一連串急劇下行的音調體現出來。激昂慷慨的主題被右手在高聲部奏出,仿佛肖邦內心深處乞求的嘆息,仿佛遠方的聲聲吶喊以及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戰斗呼聲。
嘆息式音調在《#c 小調圓舞曲》這首著名的鋼琴曲中被反復不斷地采用,無不包含著肖邦對敵人無比的憎恨、對民族和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仿佛把我們帶到了波蘭人民抗擊敵人的艱苦歲月,感情真切,是用血和淚凝成的藝術創作。不管是欣賞還是彈奏都催人淚下,回腸欲斷,于悲痛中,蘊藏著無盡抗爭的力量,激起了波蘭同胞的仇恨與憤懣之情。
《#c 小調圓舞曲》飽含了肖邦豐富的情感生活經歷,帶有一定的對比性,且各個主題情緒變化多端。演奏者要想更好地表現作品就要對肖邦的作品音樂特點、時代背景、創作風格進行多角度的體會。
《#c 小調圓舞曲》共有A、B、C三個主題。首先是A 主題弱起開始的音調:利用掌關節支撐,手指貼鍵,由單音向六度雙音過渡,腕關節微調,自然平穩的轉移手指力量,連線末尾落滾并收住,表達一種無奈的嘆息。準確固定好指法,自由處理由慢漸快再漸慢的節奏,表現出肖邦內心激動的心境。在B 主題里,由一段急速的無窮動開始,接下來連綿不斷,波浪起伏,八分音符組成的下行二度模進。演奏時,要做到音色優美,情緒逐漸激動,力度則表現得更加細膩,做到顆粒感強,清晰圓潤,用一個力量彈奏多個音的感覺。左手的和弦伴奏時,要控制好音量,半音音階上行處,由強到弱,由快及慢,將肖邦憂郁內心情感在不斷延續中,推向一個小高潮。C 主題里則需要更為抒情的轉入D 大調,通過強調音樂的多層次,來豐富聲音的總體形象,在將主音音樂織體中的旋律美體現出來的同時,還應注意低聲部的和弦音,左右手均要嚴格遵循連線奏法。
此外在練習的時候,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練習之初確立正確的指法的前提下,有條不紊的彈奏,其次,總體把握上,要確定樂句的走向、呼吸,作品的音樂化可以賦予肖邦圓舞曲的旋律美。此外,踏板的合理運用,對于肖邦的音樂時極其重要的。通過單獨練習踏板,體會低音的句法,凸顯每一部分每小節開始處標記的踏板記號。
綜上所述,《#c 小調圓舞曲》是肖邦率真性格的體現,表達了肖邦對人生的感嘆、對現實的無奈。細膩抒情的旋律中透出一種淡淡的思鄉悲傷,整首曲子都蘊藏著深刻的民族情感,同時把民族性和演奏技巧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抒發了自己對國破家亡、祖國淪陷的仇恨和悲痛,表現了對親人、故土、家鄉的憂郁和悲傷。為了詮釋肖邦對國破家亡、祖國淪陷的仇恨和悲痛,表現出作品的旋律和意境,再現肖邦的內心情感,淋漓盡致的表達作品字里行間的深刻民族內涵,演奏者在彈奏該作品時必須要掌握正確的彈奏技巧,了解該作品的音樂特點、寫作背景,并深入體會作曲家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