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黃山
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早在20個世紀20 年代,就已經創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音樂教學理念,雖然其獨特的教育思路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但當時還存在諸多弊端,在應用的過程中難以實現其教育理論。但是隨著近百年的發展,奧爾夫教學法已經逐步完善,在全球多個國家展開了實際的教學應用,并且展露出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一)綜合性。音樂作為一門基礎的藝術形式,其本身是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在上古時期,先民們在表達自己強烈情感的時候,逐漸將吟唱、動作和節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載歌載舞的音樂形式,是一種具備綜合性質的表現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也在漸漸發展改變,在突出語言的時候,就成了歌唱;在突出動作的時候,就成了舞蹈;在突出樂器的時候,就成了樂曲。雖然看上去音樂的形式漸漸分離,但是其難度卻在不斷上升,在學前教育當中反而難以實現。所以,奧爾夫主張以綜合性的音樂形式進行幼兒教育,讓幼兒在動作、語言、律動游戲等多種形式的結合中,完成對音樂的認知,做到回歸自然和遠古。
(二)即興性。即興化教學是指讓幼兒在經過反復練習之后,根據對音樂的理解,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表現出音樂的內涵,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夠顯著提升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還激發了幼兒的創編能力和藝術魅力。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幼兒音樂教學的終極目標。
(三)本土化。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必須要從本土的音樂文化開始,尤其對于幼兒來說,本土的民歌、童謠等內容,是引導他們學習音樂的關鍵。其次還要注重音樂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在本土音樂的基礎上,對外來音樂文化進行融合與改進,形成特殊的多元性和差異性,讓各民族的音樂與本土音樂爭相輝映。
(一)以綜合性體現學前教育中音樂教學的特點。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音樂課程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潛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在這個過程中,綜合性這一理念的應用,存在兩方面的積極影響。其一可以應用于中職學生的課程學習中,讓學生通過多科融合等思維方式,將歌唱、朗誦、奏樂或者舞蹈等內容融入學習音樂的課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豐富自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體驗;另一方面,可以將這種理念種在學生心中,讓他們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擁有良好的音樂教學理念,讓幼兒音樂教育的課程變得簡單且容易起來。
(二)以本土性實現學前教育中音樂教學多元化。本土性這一理念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應用,也同樣具有兩方面的效力。其一表現在中職學生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對中國的傳統音樂進行學習,其次要學習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音樂,一方面增長自己的音樂閱歷,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一方面還能傳承傳統文化中的音樂元素,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其二表現在對中職學生的幼兒音樂教學理念和思想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學生充分掌握本土化與多元化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平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以本土的傳統音樂作為幼兒音樂教學的開端,讓新一代的孩子也能傳承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引進多民族的音樂形態,擴展幼兒的音樂視野。
(三)以即興性培養學前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即興性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主要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由于中職學校的生源幾乎都來自于初中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大多數缺乏創新性的思維,而通過即興性的音樂課程教育,能夠給予他們新的職業高度,甚至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未來師資力量的整體水平。而對于幼兒音樂教育來說,就主要體現在展現幼兒的創編能力,激發幼兒的是發散思維,這對學前專業的的學生來說,是必須要掌握的思想和理念,在他們以后的教師生涯中,需要用這樣的理念,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準,提高自己的職業潛力。
綜上所述,奧爾夫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應用,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對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音樂水平有著顯著的提升,是一種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所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