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慶
傳統的職高美術欣賞課教學采取的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的單一教學形式,整個欣賞過程都是教師的侃侃而談,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枯燥乏味的語言講解自然無法激發他們對美術欣賞的興趣。培養職高學生美術欣賞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善于在課堂開始階段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進行美術欣賞的興趣。其次可以采取四人或者六人小組的方式擺放桌椅,為學生提供面對面交流,在小組當中互相學習的機會,為學生的美術欣賞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雖然美術欣賞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但欣賞不僅僅是停留于作品表面,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給人帶來美的視覺享受,還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只有深入體會到美術作品的意蘊美,才能更好地欣賞作品。為了激發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興趣,教師要善于創設良好情境。例如在對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欣賞之前,教師就可以從1987 年梵高的《向日葵》在英國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被競拍出四千萬美元的高價入手,將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后教師讓學生猜測梵高執著于畫向日葵的原因,并告訴他們向日葵是光和熱的象征,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陽之花,是梵高熱愛生命的表現。在教師的情境創設下,學生欣賞這幅作品的興趣會被成功激發出來。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引導代替傳統的講授,讓學生在自主欣賞美術作品過程中學會欣賞方法、在欣賞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由于美術作品只是靜態的畫面,僅僅從專業的構圖、色彩等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既不利于學生理解,也有悖美術欣賞的初衷,教師應倡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個性化欣賞。由于職高學生缺乏美術鑒賞的經驗,面對一幅名作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去欣賞的時候感覺無從下手,這一環節教師就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靜態畫面背后蘊藏的豐富內涵,在欣賞作品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才能對美術作品擁有個性化見解,美術鑒賞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例如在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這部作品的背景資料,并播放《黃河號子》的視頻,學生被帶入背景資料和視頻所創設的情境當中,同時引導學生對畫面當中纖夫的表情、姿態等細微之處進行仔細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會體驗到畫面中那些纖夫勞動的艱辛,不僅欣賞這幅美術作品的興趣被激發出來,還對畫面中的人物產生同情。然后,教師將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大門前的沉思》當中“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那回響著的是誰的呻吟?這呻吟在我們這里被叫做歌聲——那是拽著纖索的纖夫們在行進!……”這首配樂朗誦詩的節選播放給學生聽,學生們感受到了伏爾加河上纖夫的痛苦掙扎,他們的心靈被深深震撼。
在職高美術教學中,美術欣賞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教學重點。要想成功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課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欣賞,但又不能止步于學會欣賞。教師還要給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機會,讓學生帶著對美術作品的個性化見解去進行藝術創作,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僅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將欣賞和繪畫、工藝作品制作結合起來,利用美術欣賞的經驗來進行再創造。例如在“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美術欣賞課上,在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個性化欣賞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根據作品風格,自己動手繪畫。在欣賞民間泥塑作品、觀看泥塑作品制作視頻的基礎上自己動手進行泥塑創作。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的創作欲望高漲。他們不僅有了欣賞美的能力,還增強了探求美的欲望,提高了創造美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職高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興趣這一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性內在因素,在職高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手段,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欣賞課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