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梅
(貞豐縣魯貢鎮中心小學,貴州 貞豐 562200)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有人曾這樣定義:蒙昧與文明的分水嶺。細細品味,倒覺得真是恰如其分。這個階段,作為一個人接受正規教育的起始,的確可以視為人生教育的核心,它的基礎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孩子未來成長的方向,所以,對于每一位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來說,都不可忽視它黃金點的位置。那么,如何開展好,做好這項工作,我們教師就有必要更加深人廣泛的探討和研究。
(一)學科設置不科學:當前,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足夠重視,學校教學活動以語數英為主,思想品德教學居于次要位置,由于學校的師資力量配備等不合理,也導致一些學校對于思想品德課的課時安排不合理,國家教育部有明文規定,小學生思想品德課應是每周三節,現在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每周兩節,甚至更少,課時安排不合理。另外,小學思想品德課一般安排在上午第四節或者下午,學生疲勞,精神相對不集中,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對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等。諸多原因造成小學思想品德課不能良好的發揮育人效果。
(二)教師的素養有待提高:“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要具備教師素養,教師的素養是一個大的概念,一般包括師德素養、專業知識素養、學習素養和心理素養等。有較多學校思想品德教師有其他科目教師兼職擔任,致使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專業知識相對較低,師德素養較低,缺乏較強的理論基礎,學習研究能力不能適應學科的特點,教師對待學生不夠耐心,心理素養不夠高,不能恰當的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整體上小學思想品德教師素養相對較低,亟待提高。
(三)教學方法不新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成效。現在,大部分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學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要課進行方式,不能夠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學生在這種課堂下,被動的接受學習知識,沒有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導致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收效收到嚴重影響。
(一)合理安排課程表:課程表規定了教學科目安排、運行和節奏,是對教學活動中人力、物力、時間、空間和信息的總調度,是教學各種計劃的明細化、具體化。課程表編排得是否合理、科學,直接影響學校的形象和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及育人的質量。教務主任要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年齡層次、學歷結構等心中有數,并根據教學計劃,對教師進行整體優化組合;要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從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角度,使教師搭配最優化。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養:首先,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其次,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具備適應學科特點的教研能力。最后,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適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把握學生的情緒發展方向進行引導教育,積極開展思想品德課程教學。
(三)創造良好教學氛圍,豐富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至關重要,應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由情生趣,以情誘思,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其次,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來,主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再次,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興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審美需求得到滿足,情感體驗得到升華之際,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最后,及時而恰當的激勵評價,給學生自信心。同樣,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首要是關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們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本功,還應具備足夠的熱心、耐心、細心,從心眼里愛這一行,這樣才能干好。教師有了高尚的追求和修養,學生才會有質的升華。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由教師執筆,學校著墨,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副畫圖,就看教師是否可為丹青高手,墨色是否至真至純,這個墨也就是我們的教育教學環境、校風、校貌。一所景色優美、風氣淳樸的校園,留給學生更多的是愛、溫暖和留戀。
教育,教“投”之于力,育“付”之于心。面對世界發展的多元化,單靠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生活以及將來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們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注重課外活動的普及,學生要養成勤動手、常思考的好習慣,開闊眼界,提高認知,能夠自我認識掌握知識的重要性,老師充分發揮“向導”的導向職責,疏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