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斌
(中共永州市委黨校,湖南 永州 425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某市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六大戰役”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園區升級”列入其中。現結合“十九大”精神,就如何打好“園區升級”談幾點想法。
一是要堅持規劃優先。園區布局堅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按照“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做好園區的頂層設計,實行先策劃再規劃,合理布局產業、商貿、物流、交通、環保、綠化等基礎配套,不斷提升園區質量效益,優化營商服務環境。
二是要突出主導產業。建議市委、市政府按照“一縣一品”的要求科學確定各園區的主導產業,縣區根據主導產業定位組建專業隊伍深入研究,真正把主導產業的政策、產品、領頭企業等研究透,成為行家里手,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招大引強,引進更多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壯大主導產業規模。
三是集約節約用地。在不突破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科學劃定園區功能分區,合理確定園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居住和生態用地比例。嚴格企業準入標準,控制供地面積,保證容積率,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國土部門對園區內所有土地根據項目落地的輕重緩急程度,加大土地征收、報批力度。同時,清理整頓“僵尸”企業和閑置土地資產,整合可用土地,提高土地凈地率,確保項目入駐有地可用、隨時可用。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既要積極幫助園區項目擠進國家扶持籠子,爭取上級資金投入,又要整合財政引導資金,加快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還要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市場籌集資金。同時,要充分發揮好園區融資平臺的靈活性,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三是創新人才保障。要推動發展,人才既是關鍵,也是根本。對引進的人才,要在事業上提供發展平臺,在經濟上給予優惠待遇,在生活上給予關心關愛,讓事業、待遇和情感留人。要開發和培養好現有人才,促進現有人才提高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在人才使用上,科學合理調動好每一位園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讓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安排在最適宜的崗位。
一是理順體制機制。要盡快理順園區體制機制,特別是園區機構性質,明確職能、職責,做到責、權、利有機地統一,以便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完善人事物權機制和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簡政放權,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行使縣級和上級人民政府下放的經濟管理權限,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除外,實行先行先試,完善免責機制,充分發揮園區作用。
二是健全招商機制。修改完善和制定切合當地實際的招商優惠政策,理順招商人員的薪酬機制及考核辦法,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充分發揮專業招商團隊的作用,明確招商目標,圍繞當地資源優勢、主導產業和帶動性強的企業,招引附加值高、貢獻率高的關聯性項目,真正招大商招好商。
三是完善管理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出臺服務企業和項目入駐管理辦法,同時結合“135”創新創業產業園,出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縣區城內的輕工業企業,如皮鞋制造、電子產品加工等小微企業入駐力度的管理政策,切實完善企業服務體系,避免出現空巢產業園區。
一是抓產業轉型升級。要通過技術改造、研發設計、品牌提升和產業鏈耦合,走依靠提高科技含量和實行消費拉動的內涵發展道路。將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的產業結構從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為主向高附加值的研發、營銷為主轉變,產業組織形態從傳統集聚為主向現代產業集群和總部經濟為主轉變,企業經營方式從粗放經營為主向集約經營為主轉變。
二是推快項目建設周期。加大協調服務力度,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落地項目盡快建成,建成項目盡快投產達效。繼續實行重點項目領導聯系負責制,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園區已開工項目動態調度平臺和項目建設臺賬,倒排工期,縮短項目建設周期。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按照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要求,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園區水、電、路、網絡通訊、銀行網點等配套設施全面升級。同時,不斷完善園區醫院、學校、超市、賓館、公交、住房、市場、休閑商務區等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產城融合。
二是強化環境安全監管。加大產業集中度,聚集生產要素和壯大產業集群,做好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完善和建設固體廢物利用、園區污水處理廠和余熱余氣綜合利用的廢物廢水廢氣綜合再利用中心,實現循環利用,形成園區內大循環、產業之間中循環、企業之間小循環的發展格局;加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確保項目和企業的發展安全有序。
一是加大作風整治。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嚴格獎懲制度,做好日常工作督查。做到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職工在一線工作、作風在一線轉變,情況在一線掌握、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成績在一線創造體現。
二是創優服務環境。按“企業服務年”要求,開展“精準服務進園區”活動,實行“母親式服務”,積極協調和解決企業、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縣區要完善設立園區政務服務中心,推行園區智能化平臺建設,精簡和優化辦事程序,實行首問負責、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的交辦制度,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三是完善考核體系。目前,全市12個園區中,建設時間、發展規模、綜合實力均不相同,如市里統一考核標準,小縣難以實現爭先創優,排位基本靠后,為提高小縣的工作積極性,應根據各園區的實際,實行分類考核,按園區現有實力分為2一3類進行考核,讓條件相近、實力相當的園區之間比增量、比增速、比服務。同時,市直部門應統籌對園區的考核,避免多頭考核、重復考核。